中國物流標準體系年內出臺
2004-06-04 00:00 性質:原創 作者:《中叉網》摘
免責聲明:中叉網(m.cn338.cn)尊重合法版權,反對侵權盜版。(凡是我網所轉載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內容和圖片視頻之知識產權均系原作者和機構所有。文章內容觀點,與本網無關。如有需要刪除,敬請來電商榷!)
中國物流標準體系年內出臺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秘書長、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孟國強今天在廣州舉行的「二○○四年亞太物...
中國物流標準體系年內出臺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秘書長、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孟國強今天在廣州舉行的「二○○四年亞太物流高峰會」上透露,由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直接組織制訂的中國物流標準體系擬今年內出臺,此舉將有望徹底解決長期制約中國物流產業發展的物流標準化滯后問題。
孟國強介紹,中國物流標準體系將覆蓋內地物流行業、專業各領域,涉及交通、 貿易、郵政、糧食、醫藥、信息產業以及軍事后勤等行業的物流基礎、物流技術、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務方面,包括物流術語標準、物流企業分類標準、物流統計標準、物流成本計算標準、物流工具的標準等。
孟國強強調,此標準體系的出臺,將規范和促進中國物流企業的發展,加強對物流企業的分類、分級指導和正確扶持,并提高企業競爭力,規范物流市場秩序。
他透露,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制訂出《物流企業分類與企業咨詢評價標準》草案,目前正進入廣泛聽取物流界各方面意見的階段,力爭今年年底正式推出。屆時,對于什么是物流企業,物流企業分為哪些類型,如何進行評價,都將在標準中提供規范依據。
包括七種類型
《標準》草案初步提出物流企業的七種類型,即運輸型、倉儲型、配送型、速遞型、代理服務型、綜合服務型以及將來可能出現的其它類型。《標準》還將根據對物流企業的共同要求以及不同的業務特點,提出評價不同類型物流企業的指標。
據悉,目前內地「物流熱」持續升溫,但作為一個迅速發展起來的產業,其弊端卻從來是如影隨形。物流標準不統一,顯然就是「物流熱」下的隱憂之一。一項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共有物流企業兩千多家,然而企業物流非標準化裝備、非標準化設施和非標準化行為卻相當普遍。其中又僅有百分之兩點六的物流企業與貿易伙伴之間保持了一致的信息標準。
年損三千億元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內地物流標準化程度的差距很大,劣勢更為明顯。從公路運輸到鐵路運輸的轉換,從鐵路運輸到航空運輸的轉換,從航空運輸到海洋運輸的轉換,致使它們的標準化也要轉換。而目前發達國家的物流均實行「一單到底」。就是客戶購物只需要一個訂貨單,所有的運輸方式不管是跨國的還是跨省的、跨城市的,都可以靠相互之間的轉換來達到最終的目的。
聯合國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中國的物流過程所占的時間差不多是物流和生產全過程的九成左右,有專家分析,中國每年在物流過程中產生的損耗大約是三千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