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叉車市場與技術發展綜述 前言 叉車是物料搬運作業的重要設備,是實現物流機械化作業,減輕工人搬運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的主要工...
國內外
叉車市場與技術發展綜述
前言
叉車是
物料搬運作業的重要設備,是實現物流機械化作業,減輕工人搬運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的主要工具。叉車具有通用性強、機動靈活、活動范圍大等特點,在我國國民經 濟的發展中,各行各業對叉車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據國家權威機構研究預測,在今后幾年我 國叉車年需求量將超過5萬臺。叉車產業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叉車的分類:按動力方式分類,分為內燃機式叉車、電動機式叉車和手動式叉車;按特 性及功能分類,分為
平衡重式叉車、插腿式叉車、
前移式叉車、
側面叉車和
越野叉車;按起 重能力類,一般分為1噸、1—5噸、5—10噸、12一18噸、20-42噸叉車。
一、國內外叉車的發展與市場
(一)國外叉車
國外叉車發展較早,從
美國克拉克公司于1932年向市場提供第一臺叉車起,至今已 有70年歷史。進入90年代以來,全世界大約有250多家叉車生產企業,主要的國家有
德國、
日本、美國、保加利亞和
瑞典。
亞洲主要有日本、
韓國和中國。
1990年世界叉車產量達到55.8萬臺,創歷史最高紀錄。其中德國19萬臺、保 加利亞5.8萬臺、美國3.4萬臺、瑞典1.1萬臺、
波蘭8000臺、捷克7000 臺;在亞洲日本16萬臺、韓國2.7萬臺、中國1.6萬臺。從1990—2001年全 球叉車的年總規模在55—60萬臺。 世界叉車市場上
電動叉車呈上升趨勢,
內燃叉車略有下降,這與全球重視環保的因素有 關。目前,國外對內燃叉車正在推行環保治理,如采用歐I、歐II標準。近幾年日本叉車 市場上電動叉車、汽油叉車、
柴油叉車的銷售量大約各占三分之一,
歐洲國家電動叉車所占
比例達到50%左右。 由于競爭的加劇,同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來世界叉車工業出現了銷售額增長、盈利減 少的反常現象,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叉車巨頭紛紛在發展中國家建廠,以便降低成本,維持 盈利。
(二)國內叉車
我國的叉車自50年代面世以來,到70年代才初具規模,到90年代末有28家內燃 叉車企業、24家電動叉車企業、30余家
倉儲叉車和輕小型搬運車輛企業、10多家外 資、合資企業。已形成0.5-45噸內燃叉車系列、0.5-3噸電瓶叉車系列的生產能 力。 目前,國內叉車市場的需求量(包括進口)3萬臺左右,其中2-4噸級的叉車占全部 的80%,3噸叉車又占2-4噸級的60%以上。大噸位叉車、倉儲叉車(堆垛機、前移 式叉車、插腿式叉車)是我國叉車的弱項。大噸位叉車的80%-90%依賴進口。 綜觀前幾年國內叉車市場需求,總量變化不大,變化的只是外資企業、內資企業的市場 份額和品種結構。主要原因是:較長一段時間國內工業設計單位對新擴建企業廠內物料搬運 的設計習慣仍采用橋吊或其他類吊車:在勞動力眾多、就業壓力日增的情況下,仍較多地依 靠人力進行搬運作業;由于叉車屬廠內工業車輛,在經濟效益不好,國家又無指令要求過期 叉車強制淘汰的情況下,超期服役車輛繼續使用,更新速度減慢,抑制了社會需求量的增 長。同時國家拉動內需的工程對叉車需求有一定滯后期。 進入2000年,國內叉車市場需求出現了較大變化,在國家連續幾年采取刺激內需政 策的影響下,叉車市場需求也開始啟動。同時由于物流熱持續升溫,一些企業對物流的重要 性開始認識,開始注重提高物流作業效率,這對叉車市場需求增長有較大促進作用。各叉車 企業在2000年中都明顯感到了這一點,一些叉車企業也趁機抓住這一機遇,擴大了產品 銷售。
專家學者預計:我國叉車的需求量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對于未來叉車行業的發 展前景,專家分析我國叉車產量在2—5年內可能突破5萬臺,最高可達7—8萬臺左右。 另外,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叉車市場還有著很大的潛力,以日本為例,在其最輝 煌的時期,其年產量超過16萬臺,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份里銷量也達到7萬臺左右。 從國內叉車市場每年銷售統計看,
安徽叉車集團公司、
大連叉車總廠、杭州叉車總廠3 家銷售量占全行業總數的70%以上。安徽叉車集團公司1998年市場占有率為35%, 杭州叉車總廠市場占有率為16%,大連叉車總廠所產大噸位叉車,按當量臺數計算,其市 場占有率為17%。所以,這3個重點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一直排在前3名。 長期制約叉車行業主機發展的關鍵是配套件,
發動機、電動機、傳動系統、液壓系統、蓄電 池等的優劣決定了主機的好壞。要想使叉車行業得到發展,一方面要采用國際配套,一方面 應發展我國的配套件,形成專業化的配套件生產企業。目前我國叉車的主要問題有:部分產品安全性能及環保指標不能滿足標準要求(主要是超載 25%安全性、坡道停車制動、噪聲和排放);產品可靠性差,早期故障率高;主要作業性 能不穩定。
目前中國叉車市場的主要特點:
1、市場需求增長迅速
根據初步測算,2000年以來中國叉車市場需求量增長出現喜人變化,增長速度大約 在26%左右,是近年來最好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也一改近年來中 國叉車市場需求量的徘徊局面。
2、優勢企業發展迅速,
叉車品牌逐步集中
近幾年來國內具有一定優勢的企業發展很快,市場銷售量猛增,如
杭叉叉車銷售量同比 增長65%;
合力叉車銷售量(含安徽TCM叉車)增長37%,其中安徽TCM叉車銷售 量增長50%左右;大連叉車銷售量也增長45%左右,三家叉車廠總銷售量占內資企業叉 車銷售總量70%以上。如果考慮大連叉車屬大噸位叉車及合資企業銷售量,三家叉車企業 在國內叉車企業影響力至少已經達到80%以上。三家企業產銷量迅速增長,使國內叉車品 牌很快集中,并在中檔產品上具有了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3、合資、獨資企業叉車與
進口叉車仍主導國內高質量叉車市場 盡管內資企業的叉車產品質量有了很大提高,產品的耐用性與價格性能比優良,達到了 國內許多用戶的贊揚,但國內高品質叉車生產仍由
林德、
海斯特等世界著名
品牌叉車所主
導。
4、市場需求仍集中在中檔叉車 國內中檔叉車,一般采用進口關鍵部件生產,產品比較耐用,適合中國國情,是市場需 求的主流,但市場對高檔叉車需求有逐步增加趨勢,內資企業應加強高性能的叉車研發。
5、電瓶叉車市場需求增長迅速
據測算,2001年國內電瓶叉車銷售量增長80%多,增長迅猛,說明高品質、高質 量的電瓶叉車逐步為國內一些特殊行業和特殊物流作業所接受。
6、物流熱開始刺激叉車市場需求
叉車是重要的物流作業機械。隨著國內從政府到企業對物流的重視,物流業的逐步升
溫,對叉車市場需求也有較大刺激作用。尤其是企業對物流作業效率越來越重視,以及中國 物料搬運的集裝運輸的迅速發展,必將進一步刺激叉車市場需求。
7、高水平叉車產品是市場需求趨勢
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使用性能好的高水平產品,裝備先進電子技術的機電一體化的大 型叉車,向通用化、標準化、系列化方向發展的變型產品等,是市場前景看好的產品。因 此,叉車企業今后要重點更新0.5—16噸內燃平衡重叉車系列,積極發展電瓶叉車、液 化石油汽叉車等環保型叉車和前移式叉車、
集裝箱叉車等產品。 由上可以看出:2000—2001年國產的內燃叉車銷售量最大,次之是電動叉車,再
是固定平臺搬運車,電動叉車增幅較大。
(三)國內叉車合資的概況
我國叉車工業已直接面對國際同行業的競爭,國外叉車制造業已紛紛進入中國叉車市
場,林德、
小松、漢拿、
三菱、
豐田、TCM、海斯特等著名廠家均在我國設立獨資或合資 公司生產并銷售叉車,市場競爭激烈。 20世紀90年代中期外資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叉車市場,后來外資進入的勢頭曾一度減 弱。中國加入WTO后的2002年,這種狀況出現了新的變化,新一輪的高潮出現。如同 本豐田搬運株式會社在江蘇
昆山建立獨資廠生產叉車等。與此同時,原本已在中國建有合資 叉車企業的部分國外企業亦紛紛增資擴股,加大在中國的投資。這些都預示著中國的市場潛 力,外資的進入給整個行業帶來了良好的市場空間,增加了產品的科技含量。 日產叉車(上海)有限公司,是日產汽車公司的一家全資子公司,已經正式運營。據了 解,這家公司是為了適應快速增長的中國叉車市場的需求而成立的,日將進一步擴大在中國 的叉車業務,日產叉車(上海)有限公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為今后在中國實現日產叉車產品
的本土化生產作準備。 韓國
現代重工與京城機
電控股公司合作生產叉車,共同組建北京現代京城工程機械有限公 司。據了解,新的合資公司成立后,將生產
現代重工6個品種電腦控制的機電一體化新型液 壓挖掘機、4個系列的叉車產品,并保留京城控股公司原有“漢拿”叉車產品的生產。預計 合資后,將年產挖掘機和叉車產品510臺,實現銷售收入7—10億元人民幣。 目前,中國叉車市場上國產品牌仍占據著主導地位,進口產品雖然品質優良,但關稅、運輸 等成本較高,妨礙了其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而本土化生產將有效地改變這一狀況。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叉車產品價格分三檔,第一檔是
廈門一林德叉車有限公司的產品,它的 產品屬靜壓傳動,產品質量是世界上叉車之最,同樣噸位的叉車是
國產叉車價格的1.5— 4倍。第二檔是國內引進技術的叉車產品,同樣噸位的產品價格高于國產叉車的20%左 右。第三檔就是量大面廣的國產叉車。
二、國內外叉車的技術現狀
(一)國外叉車 國際上生產叉車的廠家,排名前幾位的有林德、豐田、納科、
永恒力、小松、TCM、
力至優等著名公司。
林德叉車是世界上第一品牌叉車,該公司是世界上唯一將靜壓傳動技術大規模應用于叉車的 制造商,產品技術先進,質量可靠,其銷售額一直遙遙領先,位居世界頂尖水平。 林德叉車總的特點,8噸以下的產品其動力形式有內燃機和電瓶驅動,傳動形式有靜壓傳動 和電傳動;10噸以上的叉車則采用內燃機驅動和液力傳動。產品種類之繁多,技術水平之 高超,令世界同行所贊嘆。
豐田、納科、永恒力、小松、TCM、力至優等公司的產品技術基本處于同一水平,但 各家有各家技術優勢和特色。
世界上著名叉車的技術特點是:品種齊全,技術先進,各具特色,尤其在提高作業效
率、人機工程、節能、環保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技術發展非常快,追求各性化,最大限度地滿 足客戶的需求。
(二)國內叉車
國內生產叉車廠家的技術來源最初是由北京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提供的統型圖紙,包括
合叉、杭叉、
大叉、寶叉、靖叉、徐叉等。從90年代起一些骨干企業開始引進國外先進的 產品技術和制造技術,大大提高了產品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 合叉的主導產品技術,一部分是引進TCM技術,一部分是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 基礎上自行開發的,特別是10噸以上的產品,其傳動件和液壓元件幾乎都采用國際上著名
公司的產品。 平衡重式電瓶叉車的行走系統,采用了具有國際九十年代先進水平的
意大利MOSFE T控制技術。 杭州叉車廠的一部分產品是引進日產技術,但大部分產品是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 基礎上自行設計的。 大連叉車廠主要生產中、大噸位的叉車,其產品一部分是引進日本三菱技術,一部分是 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自行開發。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叉車產品均以引進技術為主,合力叉車的綜合技術水平在國內處于 領先水平,杭叉處于第二位。合叉和杭叉以生產6噸以下的產品為主;大叉以生產中、大噸 位的產品為主。國產叉車與國外叉車相比,品種少、技術含量低、沒有自己的專有技術;國 內以生產內燃叉車為主,電瓶叉車沒有優越性。國產叉車近幾年來在外觀造型上有所突破, 但沒有自己的特色。
三、國內叉車行業相關政策
“九五”期間,國家對港口、鐵路等
大力投入,支持
集裝箱叉車、
牽引車和倉儲工業車 輛的發展,同時嚴格限制5噸以下叉車進口,促進了5噸以下叉車的發展。同時隨著國家環 保政策出臺,特別對無污染、無公害的環保型叉車予以支持。 叉車行業產品認證有:生產許可證、出口許可證和“GE”安全認證、體系認證。 四、國內外叉車企業的發展模式
(一)國外叉車企業
因為叉車產品屬工業車輛范疇,兼有汽車和工程機械的特點,國外有的叉車廠是汽車企 業發展起來的,采用了汽車的大批量流水線生產模式,生產能力大。如日本的豐田公司、日 產公司、三菱公司,豐田的生產線設計能力年產3萬臺,意大利菲亞特Fiat-OM型叉 車,生產線能力年產2萬臺。 另外,有的叉車廠是工程機械企業發展起來的,如小松、卡特匹勒、JCB、克拉克 等。而韓國大宇、現代既生產汽車、工程機械也生產工業車輛。 從目前全球叉車前20名公司看,已經發展成了產品技術先進、專業化制造能力強、生 產規模大、營銷網絡遍布全球的跨國公司。
(二)國內叉車企業
許多叉車廠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國營企業,不適應市場經濟,隨著競爭加
劇,使得叉車行業的利潤降低,許多企業出現虧損。1997年錦州渤海叉車廠成為行業第 一家破產企業,許多企業轉產或被其它企業兼并,如寶叉被合叉兼并,上海叉車廠被
柳工兼 并,
廈工兼并廈門叉車廠,
徐工兼并
靖江叉車廠等。 叉車行業發展最快的企業是兩家改制成功的企業,安徽合力股份公司和杭州叉車總廠。 前者通過改制成功上市,企業走上良性循環道路;后者通過職工參股配股,使職工成為企業 真正“主人”,1999年杭叉的銷售量比改制前的1998年增長了36%,是叉車行業 當年銷售量增長最快的企業。 2002年行業內僅有4家企業銷售數量超過1000臺,安叉和杭叉的銷售量遙遙領 先。
五、徐工集團發展叉車的探討
通過以上分析,世界叉車發展了70年,中國叉車發展了40年,特別是近幾年國外叉 車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國內叉車又相對集中于少數幾家企業,基本形成壟斷,形成行業 壁壘,國內市場競爭國際化。
1、競爭戰略選擇
(1)低成本戰略
低成本戰略的核心內容是追求規模效益來獲取比競爭對手更低的成本,并以此來擴大產 品的市場占有率,以低成本戰略刺激需求,使企業處于成本、市場占有率、收益和設備投資 的良性循環中。 如果徐工集團采用低成本戰略,其主要競爭對手是國內的合叉、杭叉。在同樣技術檔 次、質量水平、產品結構條件下,我們的生產規模應超過對手、產品成本應低于對手、專業 化生產能力更強、管理水平更高,而且要有很強的營銷能力,否則我們將不具備任何優 勢。 目前合叉的生產規模大于10000臺,主要配套件已專業化生產。如3噸叉車,發動 機是浙江新昌發動機廠的,變速箱、驅動橋是TCM技術自己生產,轉向橋是TCM技術由
安慶車橋廠生產,液壓元件為國產件專業廠配套;平衡重由“小合資”企業生產;
門架、車架自己生產。2002年合叉銷售收入11億,利潤不足10%(其中配套件銷售利潤占一 定比例)。
(2)差異化戰略
是指企業通過產品創新生產出其他企業所沒有的獨特產品,形成獨家經營的市場。差異 化戰略要求企業在產品的研發上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在生產技術上具有較高的適應能力和 應變能力,在市場營銷中能采用有效的經營方式和方法。
(3)目標集中戰略
是指企業將經營目標集中到市場的某一部分,同時建立自己產品在成本或產品差異上的 優勢地位的戰略。實行目標集中戰略的基礎是市場細分。
根據近幾年海關統計,每年都有大宗的進口工業車輛產品。如電動叉車、集裝箱叉車
等,這表明國內的產品在品種與質量上有差距,不能滿足需要。 國內大型集裝箱叉車和
正面吊等產品由于質量不高,價格偏高,隨著關稅的進一步降 低,將面臨著更大的沖擊。據海關統計,2001年進口集裝箱叉車138臺,金額2,3 12萬美元;2002年進口集裝箱叉車147臺,金額1,931萬美元。 電動叉車和集裝箱叉車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能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但是其高技 術含量也是制約產品發展的瓶頸。
2、幾點建議
(1)根據行業協會有關專家介紹,目前國內的物流技術與應用發展很快,建議我們深 入研究現代物流技術,重點發展電動倉儲式叉車。
(2)找準切入點,盡量避免與合叉、杭叉競爭,國產品牌叉車的利潤空間很小,若達 不到經濟規模,則沒有利潤,企業將無法生存與發展。
(3)建議采用目標集中戰略,引進國外先進產品技術和制造技術,重點發展電動叉
車、集裝箱叉車和正面吊等技術含量大、附加值高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