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概念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國形成的,當初被稱為Physical Distribution(即PD),譯成漢語是“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
物流的概念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
美國形成的,當初被稱為Physical Distribution(即PD),譯成漢語是“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
日本,當時的物流被理解為“在連接生產和消費間對物資履行保管、運輸、裝卸、包裝、加工等功能,以及作為控制這類功能后援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資銷售中起了橋梁作用”。
我國是在80年代才接觸“物流”這個概念的,此時的物流已被稱為Logistics,已經不是過去PD的概念了。 Logistics的原意為“后勤”,這是二戰期間軍隊在運輸武器、彈藥和糧食等給養時使用的一個名詞,它是為維持戰爭需要的一種后勤保障系統。后來把Logistics一詞轉用于物資的流通中,這時,物流就不單純是考慮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貨物配送問題,而且還要考慮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對原材料的采購,以及生產者本身在產品制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和信息等各個方面,全面地、綜合性地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問題。因此,
現代物流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把制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考慮的一種戰略措施,這與傳統物流把它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統”和“銷售活動中起橋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廣度上又有了進一步的含義。
物流的使命
就單個具體廠商而言,根據業務的類型、作業的地理區域,以及產品和材料的重量/價值比率,物流開支一般在銷售額的5%-35%之間,物流成本通常被解釋成為業務工作中的最高成本之一,僅次于制造過程中的材料費用或批發、零售產品的成本,物流雖然對業務的成功至關重要,同時也是昂貴的。
盡管這種成本的比較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對物流來說,真正激動人心的并不是成本的內容或如何降低成本,而是來自對一個挑剔的廠商,如何給其物流能力定位,以獲取其競爭優勢的理解。一個擁有世界一流物流能力的廠商,可以通過向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獲得競爭優勢。完美的訂貨難求,但是一個老練和處于領袖地位的廠商可以憑借其高超的和不斷改善的物流能力,以及能夠實時地監督物流動態的信息系統,來識別潛在的作業障礙,并向顧客提供的服務有可能失敗之前,采取正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