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召開的中叉公司九屆三次董事會議上,與挖掘機、裝載機等土方機械相比,叉車行業由于產品使用場所不同,單臺產品價值較低,受信貸...
在近期召開的中叉
公司九屆三次董事會議上,與挖掘機、裝載機等土方機械相比,
叉車行業由于產品使用場所不同,單臺產品價值較低,受信貸政策影響小,用戶群體與工程機械用戶群體有較大的差別等原因,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相對較小,據中叉公司趙己銘總經理介紹,2004年中國叉車公司叉車銷量繼續保持增長趨勢,其中6月份達到4585臺,創歷史新高。今年2月份銷量增幅與去年同比達到64.l%,此后呈現逐年月下降趨勢,但與2003年增長曲線平行,自8月份開始,環比出現上升跡象,預計2004年行業銷量增幅將不低于30%。
中國叉車行業經過40余年的發展已形成了相對集中的市場格局,以安徽
合力、
杭叉股份、
大連叉車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但是國內企業的叉車銷量占中國市場的總銷量在近幾年呈現下降趨勢,分別由90%、85%、80%下降到目前的75%。中國叉車市場這塊誘人的蛋糕吸引了眾多外資企業前來分食。以
廈門林德為代表的國際10
大叉車企業相繼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和辦事機構,以
現代和大宇為代表的
韓國企業也在中國設立了生產基地,并表觀出極強的市場開拓能力。中國叉車企業在抵御外來
品牌的同時,
江淮動力、
玉柴機器、洛陽、一拖等國內其它行業也紛紛進駐叉車行業,內外力量的角逐將中國叉車行業推到了風頭浪尖。同時,受杭叉改制示范效應的影響,天津中外建、大連叉車、
靖江叉車、宜昌叉車等企業也先后改制成功,尚未改制的企業也正積極探索改制方案。各種力量交織在一起必將促使中國叉車行業產生新的競爭格局。
據
國家工程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李建友主任介紹,中國機動工業車輛的總銷量從2001年的22348臺,上升到2002年的32977臺,再到2003年的45482臺,3年上升了102.5%,叉車行業出現了快速增長態勢,目前國內叉車行業主要以民營、獨資和股份制企業為主,傳統意義上的國有企業已經很少,隨著用戶產品質量意識的提高,管理水平低、技術研發能力弱、質量差的叉車企業將被逐步淘汰出局,而隨著國內龍頭企業的崛起,產銷配套日趨國際化,中國叉車行業進入跨越式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