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記者偶然間看到一則某證券公司對國內叉車行業發展態勢的評述:機械行業雖受宏觀調控影響,但叉車行業需求依然強勁,而其中值得注意...
不久前,記者偶然間看到一則某證券
公司對國內
叉車行業發展態勢的評述:機械行業雖受宏觀調控影響,但叉車行業需求依然強勁,而其中值得注意的變化是前幾年上升勢頭較快的
杭叉公司產銷量快速下降,這是必然的,也是公司缺少長期競爭優勢的體現。為了核實該說法的可靠性,記者采訪了浙江杭叉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杭叉)。
杭叉黨委副書記王益平否認了這一說法,他向記者展示了行業和企業的有關資料、報表后說,今年上半年,杭叉實現銷售叉車9770臺,同比增長1.17%,產品銷售率達105.56%;銷售收入突破6.68億元,同比增長7.64%;配件銷售3375萬元,同比增長32.11%。這些實打實的指標、數據,放到行業中去考量比較,說明杭叉上半年的運行態勢是好的,也證明了杭叉年初提出“有所為有所不為,重在提高運行質量”的經營思路是正確的。
王益平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杭叉領導團隊面對國家宏觀調控下出現的市場需求趨平、鋼材大幅漲價等眾多不利因素會給企業產生什么影響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評估,提出要圍繞“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的目標,調整經營思路,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企業平穩發展,同時還要為今后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首先,杭叉調整了營銷策略,力求量利兼顧。在對國內外市場需求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及時實行了產品以內銷為主到內外銷并舉的轉變,快速推出三支點、四支點蓄
電池叉車等外銷產品,加強外銷力量,建立海外代理網點,成立外銷客戶支持部,迅速拓展了國際市場。上半年出口叉車2122臺(相當于改制前一年的產銷量),同比增長90%,其中65%銷到
歐洲市場;配件外銷收入1166萬元,同比增長177.6%;創匯2879.8萬美元,同比增長171%。對國內市場,杭叉主要采取了三條應對措施:一是調整營銷策略,規避經營風險。杭叉實行了由過去“寧讓價格,不讓市場”到“重點擴展,有所取舍”的策略轉變。如對有些信譽差、風險大的地區、行業暫不進入;對全國招標項目,也不是無條件地“志在必得”,而是對沒有利潤空間的項目有選擇地理性放棄。二是把資金回籠放在首位,擴大帶款提貨范圍,減少網點欠款;成立清欠小組,清理一年以上的應收賬款,提高了資金回籠率,以致6月末企業銀行貨幣資金高達數千萬元,為年初的2.35倍,為杭叉歷史上最好的月份,這在銀行看來,目前有如此充裕銀行貨幣資金的企業也是不多的。三是調整了內銷系統組織機構,更有利于拓展市場,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其次,杭叉有效控制了成本,確保一定經濟效益。由于鋼材、能源等要素的價格大幅上漲,使企業上半年主營業務成本凈增6500多萬元,大大壓縮了利潤空間。對此,杭叉眼睛向內,挖潛增效,力爭多消化一些凈增成本。為此,杭叉制定了三大成本費用控制目標,列入目標責任制考核,按照國務院建設“節約型企業”的要求,以強烈的節約意識、實實在在的行動和不折不扣的執行力,有效地控制了三大成本費用,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上半年,從成本下降約1200萬元中贏得了較好的利潤空間。
第三,杭叉實施了深度改革,持續創新。這既是實現今年經營目標的必須措施,更是為企業持續快速發展打基礎的戰略舉措。這方面杭叉重點抓了三項:一是區別不同情況,進行了第三次改制。對股份公司內部擬通過增資擴股,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對叉車部件生產實體,由原直屬分廠制改制為杭叉控股、經營骨干持股的規范化子公司;對各銷售公司視不同區域、效益高低,以不同形式轉換體制和機制。這次以資本為紐帶的深度改革,為杭叉構建集團化的運作模式奠定制度基礎。二是根據國內、國際市場的需求,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對已重點開發的R系列、J系列產品,要進一步完善系列型譜,以加快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三是實施技改項目,建設新的生產基地。這是杭叉持續快速發展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列入杭州市政府的重點技改項目,總投資5500萬元,生產基地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年內可竣工投產,屆時杭叉的生產能力將提高到年產3萬臺。這三項戰略層面舉措的實施,使杭叉的總體規模和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業已形成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凸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