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十一五"我國物流業將進入快速協調發展軌道。2005年是我國物流業有突破...
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十一五"我國物流業將進入快速協調發展軌道。
2005年是我國物流業有突破性進展的一年,是穩定、快速、全面發展的一年。物流需求進一步擴大,物流費用增速回落,與GDP的比例有所下降,物流投入增速加快,效益明顯提高,為"十一五"期間我國物流業健康快速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十五"期間,社會物流總額達158.7萬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近1.4倍,年均增長23%。扣除價格因素,需要運輸、裝卸等物流服務的實物量年均增長15%左右。這一速度明顯快于"十五"時期GDP增長9.5%的水平,一方面說明我國物流發展正處在高增長期;另一方面也表明社會經濟發展對物流的依賴程度明顯增大。丁俊發認為,二十一世紀的前10-20年,是中國物流需求的高增長期。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測算,1991年單位GDP對物流需求的系數為1:1.4,到2005年已經上升到1:2.64,這說明目前我國每單位GDP產出需要2.64個單位的物流總額來支持,比1991年提高了一倍多。丁俊發說,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于
現代物流的發展,這是一個國家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也反映出通過流通現代化推動工業現代化的必然規律。
"十一五"期間,現代物流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將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代物流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將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與效益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因此,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幅度提高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將是"十一五"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
他認為,首先要用科學發展觀認識和指導物流發展,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動力,推動中國現代物流健康、快速、全面發展。其次,統籌規劃,建立統一協調的綜合管理體制與機制,推動中國現代物流協調發展。第三,加大物流投入,營造良好的資金環境,從根本上緩解物流基礎設施"瓶頸"制約的矛盾。第四,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充分發揮物流業集成創新的優勢,加快物流信息化的發展,用物流信息化推動物流現代化。第五,以改革與開放為動力,營造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環境。目前受體制和機制約束,內部分割、壟斷、封鎖的現象依然突出,尚未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競爭市場與機制。葉紅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