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的形勢下,青島市大力發展交通多式聯運,加強經濟結構調整,實現港口物流增值,加快外引內聯...
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的形勢下,
青島市
大力發展交通多式聯運,加強經濟結構調整,實現港口物流增值,加快外引內聯實現共贏,一系列重大舉措使青島物流業的發展駛入“快車道”,成為全國物流業發展的“領跑者”之一。
一是發展“大交通”建設,實現多式聯運,為
現代物流業發展“助跑”。目前,青島大交通適度超前發展,海運、空運與密集的高速公路、鐵路為核心的陸運相銜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絡,為商品運輸的暢通、現代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
目前,青島港航線已覆蓋了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個港口,港口航班密度居中國北方港口之首。陸路交通四通八達,膠濟線、藍煙線、膠黃線和膠新線鐵路貫穿市區,鐵路運輸便利。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500公里,形成了以高等級公路為支撐、路網結構合理、干支相連的現代公路網絡;民航方面,青島民航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480.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10.5萬噸,一個現代化國際空港的雛形初步建立。
鐵道部總投資7.1個億的全國第三個鐵路
集裝箱中心站已于2005年落戶青島膠州,中鐵物流依據鐵路網優勢并與青島膠州灣的臨港優勢實現互補,打造中國連接內陸和港口的大型集裝箱調運中心,擔負起山東半島乃至周圍各省的集裝箱鐵路運輸功能。而根據山東及青島市交通發展規劃,電氣化改造中的膠濟鐵路、在建中的濱海公路和青島海灣大橋、流亭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為青島市域物流發展助跑;而威烏、榮烏、即平高速公路的建設、青榮城際輕軌、黃日鐵路向國家部委的報批,濟邯鐵路的規劃則使沿黃流域各省份與青島聯系更 緊密,交通更便捷,將沿黃區域交通納入大青島的海陸空綜合運輸體系中,青島作為中國北方物流中心的地位將更加鞏固。
二是調整經濟結構布局,使物流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依據“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城市規劃,青島對經濟結構布局做了戰略性的調整,確立了“一體兩翼一帶”的大工業發展框架,給傳統物流業帶來了很大沖擊,打破了企業原有物流鏈格局,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目前,以大型物流集團為骨干的區域物流體系不斷擴張,對周邊地區的輻射作用日益增強。作為山東省利稅位居首位的大型物流骨干企業,交運集團目前擁有貨運車輛4300多輛,場站和倉儲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青島利群集團年營業額達50多億元,成為全省銷售收入最高的物流商貿骨干企業;青島國有、外資、民營、股份制等多元化的市域物流,密如織網,覆蓋整個青島,有效保證了青島市商貿飲食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三是發揮青島港口樞紐港的特殊地位,拓寬物流服務功能,發展港口物流、增值物流。
近年來,著眼于建設第三代港口的目標,青島港的港口物流、增值物流的功能今后將得到進一步強化與突出,即除完成貨物裝卸、運輸、堆碼、儲存等服務外,還能向貨主提供優質、便捷的貨物交接的延伸服務,開發包裝、流通加工、儲運、配送、免稅自由貿易等物流功能,提供融資、報關、商檢、貨物保險、風險規避等增值服務,提高綜合物流效率。
四是以物流園區建設為切入點,外引內聯,合作共贏。
青島市堅持高起點吸引國內外知名的物流
公司參與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運營,優勢互補,走強強聯合的路子,促進青島物流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力求在最短時間內縮小與世界物流發展水平的差距。目前,來自世界500強的馬士基、
伊藤忠、
美國總統輪船(APL)等都與青島企業合作建設了物流園區;美國聯合包裹(UPS)、聯合快遞、
荷蘭天地等跨國物流巨頭紛紛在青島開辟全貨機航線,將物流轉運中心設在了青島;中遠、馬士基、鐵行、招商局國際等一大批高水平的物流園區和企業紛紛落戶青島膠州灣西海岸。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青島物流業將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預計到2010年,青島市將基本形成以服務于特色產業發展的社會物流體系,以港口為龍頭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海運物流體系,面向航空貨運的航空港物流體系;將建立特色農產品物流和大型家電業為龍頭的工業物流系統。努力實現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比重降至16%。屆時,青島市將發展成為東北亞的國際物流中心樞紐,服務山東半島、輻射沿黃流域的綜合物流中心城市,富有特色的現代物流典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