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新站試驗區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高新技術開發區
科技企業的“孵化器”
2005年,高新技術開發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3.8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5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0.7億元。
目前全區科技型企業400多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0多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246家,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的75%,占全省的35%以上。經認定的軟件企業108家,占全省軟件企業總數的66%,形成了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電子信息及軟件、生物技術及新醫藥等成長性高、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此外,該區以骨干企業為主體,建立一批具有較強技術創新能力的研發機構。目前,高新區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7家,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5個,國家級工藝裝備實驗基地1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企業博士后工作站9個。
經濟技術開發區
五大產業集群支撐工業立市
2005年,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30億元,GDP125億元,分別占合肥全市的40%和17%,綜合投資環境指標位居中西部22個國家級開發區之首,居全國54個國家級開發區前列。
目前,區內不僅引進了日本日立、三菱、住友電工、住友重工,英國聯合利華,美國可口可樂、摩根士丹利等18家世界500強企業,還形成了以江淮汽車、安凱客車、佳通輪胎為代表的汽車產業;以日立建機、合力叉車、TCM叉車為代表的裝備制造產業;以海爾、華凌、美菱、美的、長虹電器為代表的家電電子產業;以聯合利華為代表的日用化工產業;以可口可樂、華泰食品、統一食品為代表的食品產業等五大支柱產業。
此外,經開區成功實現了“農村向城市轉變、農業向二三產業轉變、農民向工人和第三產業從業者轉變”,這一解決三農問題的方式,不僅體現了和諧社會的發展要求,也被商務部譽為開發區建設中的“合肥模式”。
新站試驗區
打造現代物流園區
目前,新站試驗區內已建成各類商品市場總面積達110萬平方米,其中億元市場13個,已成為安徽省最大的商品交易和流通中心。在商貿業的帶動下,試驗區成為合肥市場物流企業集中發展的區域,區內物流企業數占全市的1/3以上。
區內合肥物流信息平臺項目、區域配送中心項目、廣州寶供物流基地項目、安徽國際電器物流商貿中心項目等一批頗具實力的物流企業先后入駐,提升了物流園區的水平檔次。
據介紹,新站試驗區將充分利用交通樞紐和直通式海關監管點的有利條件,著力建設國際物流保稅區,同時,以物流信息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公鐵聯運中心、區域物流配送中心等四大物流中心為載體,把試驗區建設成為國家中部十大物流園區之一。
來源:江淮晨報 日期:8月26日 編輯: 羅時琿
2025-01-08 10:04
2025-01-08 10:00
2025-01-08 09:58
2025-01-07 09:38
2025-01-06 09:04
2025-01-06 08:59
2025-01-01 20:12
2025-01-01 20:07
2024-12-29 08:55
2024-12-29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