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濟南現代物流業協會在黃臺物流中心舉行企業家座談會,討論《濟南市物流企業服務規范》(下簡稱《規范》)推行實施事宜。邀請...
8月25日,濟南
現代物流業協會在黃臺物流中心舉行企業家座談會,討論《濟南市物流企業服務規范》(下簡稱《規范》)推行實施事宜。邀請函發了十多封,卻只有三家企業到場。與會者手中握著原定于8月1日實施的《規范》,心情無法輕松。
90%的物流企業達不到1A級
據濟南現代物流業協會秘書長張忠介紹,濟南市的物流業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階段,僅市區就有1000多家物流企業,專線和運輸網點已基本覆蓋全國。
但是,濟南市物流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企業規模太小,在被調查的600多家物流企業中,員工5人以下的占70%。由于規模小,服務單一,信息化程度低,專業管理人員缺乏,業務基本以點對點運輸為主。其次,企業誠信度低,卷款卷貨潛逃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行業形象。
“這輛高速路上行駛的馬車該有點規矩了,該升級換代了。”張忠說。
2005年5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向社會公布了GB/T196802005《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推薦性國家標準,將物流企業由高到低分為5A到1A五個等級,而濟南的物流企業中有90%達不到1A級。2006年6月,濟南物流業協會參照國家標準,制定了貼近濟南實際的行業標準和規范,以提升行業的整體水平。
行業規范如何執行
“規范是對的,但是,誰來保證規范的實施?”某物流
公司總經理劉先生提出質疑,“行業協會不是政府部門,沒有強制力來支持這一規范的實施。”
“我們雖然叫行業協會,又是在政府的指導下成立的,但沒有足夠的執行措施來推廣這個《規范》。如果只有少數企業執行,那企業不就吃虧了嗎?”這句話說到了協會的痛處。協會目前有會員100家,還占不到濟南市物流企業的10%。
“你出一元,就有人出八毛,已經快無利可圖了。”雖然物流協會從長遠利益出發制定了行業《規范》,有些公司卻不按規矩出牌,致使《規范》執行起來步履維艱。
有些與會者則認為,規范是必須的,但行業協會首先應該為物流企業搭造一個交流的平臺。使大家在交流中達成共識,在共識的基礎上形成行業公信力。行業內部的積極溝通還可以使大家形成相對緊密的聯合,防止惡性降價和不正當競爭。“都是跑一條線的企業,卻老死不相往來,我們的交流實在太少了。”一個企業家感慨道。
記者在會場拿到的《規范》上,實施的日期已經由原定的8月1日改為9月1日。張忠送記者出來的時候,屋內激烈的討論仍在繼續。我們問《規范》能否如期推行,張忠看了看屋內,原本滿是笑意的臉變得堅定:“這個《規范》必須推行!”
據了解,8月初剛出臺的《濟南市現代物流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明確:濟南要建成區域性物流中心。 “這對我們是個很大的鼓勵。”對于濟南市物流業的前景,張忠和到會的企業家一致看好,“濟南的物流業還處在一個培育期,但肯定是大有前途的。” (完)(記者 卞文超 李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