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9月12日,沈陽桃仙國際機場、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簽署出資組建協議,至此,醞釀、籌...
本報訊9月12日,沈陽桃仙國際機場、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
公司、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簽署出資組建協議,至此,醞釀、籌建四年之久的沈陽空港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深層次意義正在于,航空業巨頭、機場、物流巨頭的三方合作,開創了國內航空物流全新的協作模式。之前,國內機場是不對物流行業開放的。
三方巨頭首次合作
沈陽空港物流有限公司由沈陽桃仙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三方的股比為45%、45%、10%。
南航黨委書記譚萬庚介紹:物流公司的主營業務范圍包括,為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營運的國內外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貨物的地面代理業務、物流配送業務、物業
租賃業務和快遞業務等。
此次三大國內知名企業的合作,被業內稱為行業內“三巨頭”的首次合作。
據了解,三方在合作投資機場海關監管庫和快件監管中心的基礎上,整合機場國內、國際貨運業務。機場、南航將自身相關業務及其代理公司業務(包括貨物倉儲、組裝、分撿、裝卸、搬運、預配、查詢等)均劃入了新公司。
三方優勢互補做強航空物流
雖然在物流公司中僅占有10%股份,但是作為國內著名的物流公司,中外運的加入仍是此次合作的一大亮點。
中外運空運董事長張建衛告訴記者:“此次合作是三方優勢互補的一次合作。由于國內機場不是開放的,以前中外運只能在機場外圍運營服務,很難形成空運的點對點服務,也很難涉及最核心服務。此次,中外運能夠率先進入沈陽機場,做地面操作中心,將是國內物流業嘗試的一種全新的市場運營模式。”
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總經理、桃仙機場董事長宋玉岐則評價說,此次合作,不僅可以實現對桃仙機場地面貨運業務的整合,使桃仙機場場區的貨運資源能夠充分共享、合理配置,而且解決了目前機場場區內貨運設施簡陋、重復建設、相互競爭導致的內耗等。
同時,機場海關監管庫和海關監管中心是按照沈陽海關“普貨、快件集中監管”的思路建設的,解決了場區內海關監管設施分散、條件簡陋、無快件監管功能的問題,可進一步推進機場貨運業務尤其是國際貨運業務的發展。
真實意圖應對國際巨頭挑戰
雖然2005年12月,國內物流市場就已經對外開放,UPS、敦豪等國際物流巨頭已經大舉進攻中國物流市場。UPS在布局之初,就在東北重鎮沈陽設立辦事處,嘗試東北市場的擴張。但是,面對即將到來的中國入世五周年,國內物流行業仍在謀求多方合作、迅速壯大,以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市“十一五”物流基地規劃起草者、市商業局市場規劃處處長許云誠分析認為:“面對國際化一流物流公司的進入,在沈陽這種樞紐城市,本土物流公司更需要整合社會物流資源,特別是需要航空、鐵路、公路、海運四大環節的緊密銜接。但是受企業體制等方面限制,長久以來,他們都是各自為政的,協作性差、市場競爭力不強。”“沈陽空港物流公司的成立,正是國內物流業形成自己供應鏈的有效嘗試。也只有這種‘一體化供應鏈’的形成,打破階段性服務的企業壁壘,國內物流企業才有可能擁有更強的競爭力。”許云誠說。
郵政改革將掀物流改革風潮
兩個多月前,國家郵政部門終于舉起改革“破冰斧”,大闊步邁向政企分開快車道。這被看作中國物流業開放的一個重大標志。EMS(郵政特快專遞)等企業的運作,意味著國內企業相互合作、謀求市場的新開端。
許云誠表示,世界上最大的物流業務在郵政體系。
德國郵政就可以和世界物流巨無霸
美國UPS抗衡。
而在張建衛看來:“今年,中外運將很快有一系列市場大舉措,應對入世帶來的市場挑戰。而此次合作,無疑只是一個開端。”(封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