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伊拉克戰爭的結束,一種新的軍事物流理論“感知——反應型物流”在美軍悄然而生。 美軍軍事物流的發展歷程 新的作戰樣式...
隨著伊拉克戰爭的結束,一種新的軍事物流理論“感知——反應型物流”在美軍悄然而生。
美軍軍事物流的發展歷程
新的作戰樣式牽引新的軍事物流形態,新的軍事物流形態呼喚新的軍事物流模式。美軍的軍事物流模式大體上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基于數量。其主要特征是:物資數量越多越好,并按梯次逐級前送的方式滿足物資需求。由于這種模式規模龐大,保障環節過多,反應遲鈍,效率低下。第二階段是基于效率。主要特征是:減少物流活動中冗余的庫存和環節,提高配送能力,優化線性供應鏈,使效率和效益發揮到極致。但是,這種模式只在需求相對穩定或可以預測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出較好作用,在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中,缺乏靈活性,易受攻擊。伊拉克戰爭中,這一保障模式便暴露出保障吃緊、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遲滯了美軍的進攻速度。戰后,美軍認識到“戰場的物資需求從根本上是無法精確預測的,因此不能再一味地強調優化線性的物流供應鏈效率,必須依靠快速的模式識別和反應速度實施反應迅速、靈敏、具有高度適應性的保障。”隨之,“感知——反應型物流”應運而生。其主要特征是:強調應變速度,以部隊為中心,以保障作戰任務順利完成為標準,為部隊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感知——反應型物流的特點
感知——反應型物流是以網絡為中心,強調物流、作戰與情報一體化,憑借信息網絡強大的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預測和預見物流需求,并依靠一系列靈活適應、自動協調的物理及功能流程,形成靈活的全維保障網絡。具有以下特點:
網絡一體化。感知——反應型物流是以網絡為中心實施保障。通過戰略、戰役、戰術各個級別的智能化傳感器,將遍布在各個地方的物資資源整合在動態的保障網絡中,使物資、作戰、情報偵察與監視系統和指揮控制實現一體化。這種高速、寬帶、互聯互操作的信息網絡,使各級指揮機構之間、軍事部門與地方部門之間以及戰場需求與保障之間的保障效能得到空前提高,從而實現保障任務的順利完成。
體系穩定化。感知——反應型物流根據特定保障任務形成,并可不斷調整,因而具有以往物流模式無法比擬的穩定性和高度的適應性。由于網絡上各個節點的職能和任務是動態變化的,并且各個節點都與其周圍的節點構成相對穩定的結構,這樣即使某個節點癱瘓,整個網絡照樣可以正常運行。網絡體系的穩定性還使得指揮員能夠快速做出物流決策,及時對作戰任務的變化做出反應。
保障多元化。感知——反應型物流進一步強化物資與作戰、信息的緊密結合,提倡更廣泛地利用民力,充分調動可以使用的資源。越來越多地采取直接供貨商和承包商保障等方式,實現從工廠到散兵的無縫隙保障,其保障基地和終端對終端傳送管線將不再為某一個特定的目標服務,而是利用整個國防部及其附屬資源實現對需求的適時滿足。因為所有實體既可以是需求者,也可以是保障者,所以物流工作既可以由特定的物資管理部門完成,又可以在戰場上各個單位之間以點對點方式進行。
美軍推行感知——反應型物流的新舉措
(一)確立物流建設目標結構。通過幾年的努力,美軍逐步實現了軍事物流活動的全維信息“可視”和各種物流信息的“無縫隙”連接。但是,這與感知——反應型物流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物流建設的適應性和針對性不強。為此,美軍正在調整軍事物資管理關系,按照
現代軍事物流“業務流程變短、信息流動加快、信息流與物資流統一”的特點和要求,規范軍隊物資管理流程,為物流信息化提供組織和機制上的有力保障。在建設實踐中,重視增強區域物資保障的預見性和集約化調控能力,對職能相對單一的物資采購、倉儲、運輸等保障實體進行科學整合,組建起具有綜合物資保障能力的物資保障部隊。特別是重視優先建設戰略物資投送部隊,逐步構建起橫向聯通、縱橫一體的“網”狀物流管理和保障體制,使軍事物流鏈與信息鏈能夠協調發展。
(二)加強物流信息網絡建設。感知——反應型物流實質上是一個以網絡為中心的智能保障網絡,因此需要建立先進高效的軍事物流信息網絡體系。為此,美軍十分重視軍事物流的頂層設計和物資管理流程規范建設,按照“綜合集成”的理念,對物流信息網絡進行統一規范和整合,在遍及整個作戰空間的各個組織之間縱向和橫向地收集、處理、存儲、分發和顯示信息,為作戰指揮人員和物流決策人員提供一體化、生存能力強和秩序穩定的網絡信息保障。同時,他們還著眼建立現代軍事物流的目標,構建起軍事物流信息平臺,以實現各物資保障信息鏈的有效聯接,進一步統一技術標準和接口,加強各軍兵種之間的網絡聯接。
(三)構建物流技術保障體系。感知——反應型物流模式的建立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技術保障體系,這一體系主要由傳感器技術、認知決策技術、物流信息標準化等構成。傳感器技術是前提。通過傳感器技術可以準確感知、實時掌握各種物資之間的關系、對操作人員技能、工具和設施的要求、特定貨品的更換和補充時間等,從而提供“預見性”的保障。認知決策技術是關鍵。通過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處理,輔助計劃決策的制定、執行,評估風險和保障效果,最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物流保障的
自動化。物流信息標準化是媒介。通過建立以物資編碼為主要內容的物流信息標準,制定物流信息交換與處理的標準協議或規則,可以確保各物流信息系統間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