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尋求合作、促進發展、實現共贏,構筑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聯盟”為主題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流通與物流高峰論壇18日在福州召開。來自閩臺...
以“尋求合作、促進發展、實現共贏,構筑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聯盟”為主題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流通與物流高峰論壇18日在福州召開。來自閩臺兩岸的30余位倉儲、配送、航運和物流中心方面的專家齊聚于此,大家普遍看好福建物流產業前景。
臺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理事長蘇隆德表示,福建省發展物流產業有獨特的對臺優勢,中央和地方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高度重視,閩臺兩地淵源深厚,區域戰略推動了福建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相對于珠三角、長三角勞動生產成本仍具優勢。
據悉,目前福建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截至去年底,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86560公里、高速公路1229公里,形成省會至各設區市的“4小時交通經濟圈”;全省還開辟50條國際航線,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關系,其中
廈門港進入我國
集裝箱干線港口行列。另外,福州、廈門、泉州三大中心城市的區域性
現代物流,正在積極建設當中,物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企業發展都取得進展。
福建省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友棟表示,福建應當依托閩臺“五緣”優勢,加快兩岸物流交流合作,實現兩地從產業鏈接到區域互動的發展。海交會期間的福州至澎湖貨運直航、“零關稅”臺灣農產品展示等,利用福建先行先試地位和內陸腹地優勢,可加速兩岸資源整合,提升本地現代物流模式,也可為兩地物流業帶來勃勃生機,搭建輻射內地的兩岸流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