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強調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綜合運輸體系。要求我們立足實際,把太倉港發展同蘇州提高開放水平、轉變經濟增長方...
黨的十七大強調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綜合運輸體系。要求我們立足實際,把太倉港發展同
蘇州提高開放水平、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服務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加快完善服務設施功能,快速發展
現代港口物流,在蘇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中建立新功。
一是加快碼頭建設,構建蘇州重要的現代物流運輸平臺。以多元化投資和股份制為主要實現形式,強化招商選資,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以
集裝箱為主的碼頭及配套工程建設,積極營造碼頭群體規模,到2010年形成1.2億噸、600萬標箱的碼頭設計吞吐能力,建成蘇州乃至長三角重要的現代物流運輸平臺。
二是加快航線開辟,打造蘇州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依靠市場和行政推動兩種手段,加強與港口、大型船
公司和貨代公司的戰略合作,推動近洋干線網、遠洋干線、洋山港集裝箱直達快速通道、內貿運輸基本港建設,為蘇州等地貨物提供國際、國內直達運輸服務,力爭2010年吞吐量超1億噸、400萬標箱,將太倉港打造成蘇南與長江流域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三是加快流程重組,營造蘇州更具競爭力的開放優勢。以政府和海關、檢驗檢疫部門合作為依托,引入相關船公司、船貨代理等企業參與,構建蘇州腹地 “虛擬海港”、“一次報關”、“一次放行”、“集裝箱運輸綠色通道”等新的物流模式,切實降低進出口企業物流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完善投資環境。
四是加快功能建設,建成蘇州重要的現代物流基地。積極培育發達的貨源代理市場,加快建設保稅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區,
大力發展各類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加強物流信息化和服務功能建設,切實增強港口物流集散功能,努力形成港航企業聚集、航運市場要素活躍、大宗貨物交易頻繁、配套服務完善的第三產業積聚區。
五是加快統籌發展,建成現代化濱江工業衛星城市。放大港口的集聚效應,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具有競爭力的臨港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加快港務、商務、金融、娛樂等為港口配套的中央商務區建設,大力實施美化、綠化工程,形成和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在蘇州沿江崛起一座產業發達、功能配套、適宜人居的現代化新城。(梅正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