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昆山經濟開發區,“三一重機”經歷了鳳凰涅槃,中國挖掘機產業也迎來了浴火重生。國家軍工領域內的一位專家、中國工程院某院士稱:“‘三一重機’的發展戰略,為中國挖掘機械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打開了一扇‘天窗’”。
“危難”之際顯身手
2008年5月中下旬,四川特大地震災害,受到了全世界關注。第一批有組織奔赴災區一線展開道路清障工作的重型挖掘機械,是中國的“三一”。十余臺“三一”挖掘機在打通平武九環線、安縣曉茶路、北川路段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三一”挖掘機涉水爬坡清理路障的場景,也通過新聞媒體傳向了世界。在災區,“三一”挖掘機創下了超過15天的“人息機不息”的連續作業記錄。]
此外,昆山“三一重機”剛剛研制出來的22米拆除機,也首次應用于救災,中國品牌的專業折除機,輕松拆除五六層高的危房,避免了過去人工拆除的安全隱患和爆破拆除的局限性。
“三一”涉足履帶式重型挖掘機的研發和制造,起于2000年。
“這一年,日本、韓國、德國等老牌企業在中國合資生產的產品,‘笑傲’中國挖掘機市場95%的份額”。在江蘇昆山經濟開發區的“三一重機”產業園,“三一集團”副總裁、昆山“三一重機”總經理戴晴華說,“10年前,國產挖掘機擁有中國市場95%以上的份額,但是,國外老牌公司的產品,以其優越的性能在中國市場成功地‘攻城略地’,民族品牌挖掘機頻頻‘丟城失地’……”
2006年10月,“三一重機”入駐江蘇昆山開發區產業園。次年,出產挖掘機1500臺,實現銷售11.8億元。這與當年中國市場約50000臺挖掘機的成交量相比,還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然而,此后兩年200臺“三一”挖掘機走進了德國市場。
一臺20噸級的“三一”挖掘機,出口到英國市場,售價超過70萬元,相當于一臺“寶馬”轎車的售價;一臺30噸級的“三一”挖掘機,出口到德國市場,售價超過100萬元,相當于一臺“奔馳”轎車的身價。
2008年5月,“三一重機”第5000臺挖掘機,在昆山產業園順利下線,前7個月,400臺第三代不同噸級的“三一”挖掘機,“弄斧”到“班門”,行走在德國、英國、加拿大和美國等世界裝備制造業傳統強國的市場。3800臺“中國造”的“三一”挖掘機,在今年闊步挺進國內、國際市場,令國內外同行刮目相看。2009年“三一”挖掘機的訂單已超過了10000萬臺。
履帶式挖掘機與履帶式吊機,眾多技術同宗。在中國陽江核電站建設剛剛啟動時,“三一”未雨綢繆,實施科技攻關,今年成功研制出“亞洲第一吊”,這臺1600噸級的履帶起重機(SCC16000)設計最大起重力矩超過了歐美市場同類產品,將于2011年4月用于吊裝核發電機組的關鍵部件,這也是國產履帶起重機首次獲準進入中國第三代核電工程核心部件的吊裝作業……
“三一重機”快速成長為國際挖掘機行業多項先進技術和中國品牌挖掘機的創造者。戴晴華說,步入快速發展期“三一重機”,用8年走過了國際著名公司用數十年走過的路。
自主創新摘取“皇冠”
在裝備制造行業,挖掘機素有“皇冠”之稱,一家重型機械制造企業,只有掌握先進的挖掘機制造技術,才能成為行業里的標志性企業。
在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界,自主創新是“三一集團”發展壯大的支撐。
“三一集團”制造的混凝土輸送泵,一片指甲大小的作業點,可以頂起一頭牛,并且,“三一集團”打造的這款亞洲“泵王”,把混凝土頂到了中國建筑第一高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建設中的世界建筑第一高——目前已超過630米的迪拜塔。
自主創新也是“三一集團”涉足挖掘機產業、摘取裝備制造行業的“皇冠”的支撐。
1999年,現任“三一集團”副總裁、“三一重機”總經理的戴晴華,以其“挖掘機世家”的出身和在某國有軍工企業從事科技研發的經歷,正式加盟“三一集團”,肩負起攻關挖掘機的使命。
2000年,“三一集團”著力謀劃麾下的“三一重工”上市,“三一重機”從中剝離出來,成為獨立企業,2006年10月進駐江蘇昆山經濟開發區“三一重機”產業園。
中國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有三種不同路徑:一種是低成本戰略,借助價格戰占領市場,但所得甚少;第二種途徑是“引進——合資——聯合生產”模式,如汽車工業,規模發展快速,但民族品牌寥寥無幾。“三一重機”走的是另一條道路:用品牌聚合全球領先科技,以自主創新推進民族品牌崛起。
“三一重機”的自主創新,指向的是集成創新,立足長三角地區,整合全球的頂尖技術和優勢資源,在昆山產業園,以最短的時間完成一體化集成,快速投入批量生產。
在“三一重機”產業園,為“三一”配套的國內企業有五六十家,國外著名公司有十余家:“三一”挖掘機裝備有川崎的液壓系統,三菱、五十鈴、康明斯的發動機技術,各司其職,應用于“三一”挖掘機……
在“三一重機”產業園區,研發團隊中往來行走的有德國人、日本人、意大利人……在機械、自動控制、液壓技術等領域里的國際著名公司,被“三一重機”吸納為供應商,他們也成為“三一重機”研發先進挖掘機技術的組織部分。
在昆山開發區,“三一重機”建立了國內同行業最大的技術研發中心和試驗中心,培養了一個有2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研發團隊。戴晴華說:“三一”挖掘機的駕駛室,可以分解出120多個技術創新的攻關項目;一只液壓元器件的優化與改進,往往有幾個國家公司的技術人員投入到攻關工作中。2008年,“三一”挖掘機的減壓技術及模塊,受到國家軍工企業的關注和高度評價。
研發一代,生產一代,儲存一代,預言一代。這是“三一重機”的科技研發戰略,“三一重機”的努力方向,是將機械系統、自動控制系統、液壓系統一體化,將挖掘機械、吊裝機械發展成為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
高揚起自主創新的大旗,“三一重機”在機械領域掌握了10多項核心技術和多項高新適配技術,獲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科研成果50多項。國家軍工領域內的一位專家、中國工程院某院士稱:“‘三一重機’的發展戰略,為中國挖掘機械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打開了一扇‘天窗’。”
立足長三角走向世界
在“三一集團”進軍挖掘機的歷程中,“三一重機”是一枚棋子;布局在長三角創新創業,則是一次戰略性的抉擇,這為“三一重機”闊步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平臺。
挖掘機的三維直線水平平整能力,是一項標志性的技術,特別受到國際客戶的關注。讓一個人在平地上畫一條直線容易,讓一個人在一個椎體上畫一條直線也不難,但是從這個椎體頂端向下任意一點都畫出直線來,就不是易事。何況,挖掘機是一臺重以十幾噸、幾十噸計的機械。“三一”挖掘機做到了這一點,人們形象地稱其既有舉重運動員的力量,又有體操運動員的靈巧。在英國、德國等地市場,“三一”挖掘機靠著這一領先的技術,擔負起的主要作業任務是園林景觀建設。
“三一”挖掘機走向國際市場并不斷擴大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靠的的是實力和市場快速應變能力。
在昆山開發區產業園創業,“三一重機”產品的大型三維震動測試,是由蘇州一家公司完成的。長三角地區先進的科技及市場化服務環境,為“三一重機”的多項科技創新,提供了市場化支撐。戴晴華說:“身處這樣的市場化科技服務環境中,企業研發環節和研發投入大幅減少。”
精細的科技服務有效提升了“三一重機”的技術革新速度。戴晴華介紹說,過去,測試一臺重型機械的使用壽命,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是先進的疲勞試驗,讓這項工作縮短為一個月。
戴晴華說:長三角地區集聚著高端技術元器件的供應商和研發機構,一只液壓元器件在這里可以輕易找到十幾家供應商;華東地區也是中國挖掘機械最大的市場,昆山的區位優勢、上海的市場集散優勢,讓“三一重機”密切掌握到國際市場需求,再在技術研發中做出快速反應。
長三角地區集聚大量的科技研發人才和技術工人,“三一重機”一呼而百應,有效解決了人才之憂。戴晴華認為,挖掘機行業是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在“三一重機”的近3000名職工,從長沙遷居而來的人員不足200人,其余的技術工人和研發人員是從全國各地應聘而來。
“三一重機”的國際化征程,應和著“三一集團”的國際化步伐。2006年11月,“三一集團”與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簽訂協議,在孟買附近的普納投資6000萬美元建設工程機械制造和市場服務基地,這是“三一集團”的第一個海外基地,“三一”重型機械在南亞市場因此占得一席之地;2007年9月,“三一集團”與美國喬治亞州政府簽署協議,投資6000萬美元建設工程機械基地,該基地立足美國輻射加拿大和墨西哥市場;2008年5月,“三一”德國公司開業,同時與德國政府投資發展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科隆市設立“三一”歐洲總部,將投資1億歐元在德國購地建廠……
以品牌集聚科技,高揚起自主創新旗幟的“三一重機”,在挺進國際市場的征程中,正逐步打造出中國裝備制造業界的世界級品牌。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
2025-04-16 09:03
2025-04-15 09:28
2025-04-13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