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技術突破到理念創新 “安徽創造”漸成崛起新動力
當第四屆中博會“放眼中部看發展”采訪團來到安徽時,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山西五省的記者紛紛為安徽的自主創新能力而折服。山西日報記者郭丹,從安徽“制造”到安徽“創造”的過程中解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迅速增長”的安徽模式;湖北日報記者姜月波和董淑健,從崛起的奇瑞、不容小覷的江淮感慨安徽奮力崛起的雄心。
最新數據顯示,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已連續6年增長30%以上。以奇瑞轎車為代表的企業自主創新,以合力叉車為代表的產品名牌創新,以馬鋼股份、海螺水泥為代表的結構調整創新,以皖北煤電、淮南礦業為代表的管理、理念創新……由技術革新到體制創新,再從管理創新到理念創新,安徽企業走出了一條獨具安徽特色的經濟發展道路。
技術革新:由“制”到“造”
4月26日,第四屆“中博會”在合肥正式開幕。“合力”叉車系列產品的集體亮相,引來眾多賓客的關注。多噸位級的內燃叉車、電動叉車以及堆高機、正面吊、裝載機、壓路機,憑借高強作業性能、一流質量、完善齊整的品種吸引了大批國內外客戶來場參觀。
如今,合力叉車已被列為“中國叉車市場自主創新第一品牌”。但叉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楊安國卻一直不忘當年引進創新的一個細節, “我們一直為我們當年的引進創新驕傲。”
10年前,安叉從世界叉車制造十大巨頭之一的日本一家公司,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1噸至10噸內燃平衡重式叉車制造技術。按照簽約規定,合力派出由技術人員和生產骨干組成的代表組,東渡日本學習先進的制造技術。日方把學習人員帶到了代表世界一流生產水平和生產能力的總裝線和設計場所,就是這樣短短幾天的參觀學習,合力員工把設計轉變成了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能力。
同樣也是經過10年時間打磨,萌生于僻壤、崛起于阡陌、側身穿插于險惡“江湖”的奇瑞,給安徽乃至整個中國汽車工業帶來了全新氣象。當年奇瑞起步時,汽車界流行兩個“定律”:一是不與跨國公司合資沒前途,二是不達到100萬輛不能自主研發。奇瑞偏不信這個邪。他們在蕪湖經濟開發區的一片荒地上蓋廠房,從英國低價買回發動機生產技術以及二手生產線開始做轎車。
這一做,從此改變了中國的汽車工業格局。
1999年12月18日,奇瑞自主研發的第一輛轎車下線。2007年9月22日,奇瑞成立10周年時,迎來第100萬輛下線。2008年銷售量達到35.6萬輛,在中國10家轎車廠家中銷量排名穩居第四,進入“第一方陣”。車型已從微型、經濟型做到SUV和中高端轎車,生產基地由蕪湖一地發展到在國外辦有9家工廠,轎車賣到世界上70多個國家,去年出口達13.5萬輛,自主研制的發動機達到歐IV排放標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變速箱也面世了。
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長王三運曾在一次專訪中談到:奇瑞等企業的創新精神在安徽是有傳統的,精神實質都是要敢走新路,敢為人先。“創造”和“制造”的區別就在于自主知識產權掌不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奇瑞成為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核心與靈魂就是敢于創新,敢于突破,敢為人先,它不僅長了安徽人的志氣,也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2025-05-12 08:39
2025-05-12 08:33
2025-05-12 08:30
2025-05-12 08:23
2025-05-07 13:20
2025-05-06 10:42
2025-05-06 10:41
2025-05-06 09:28
2025-05-06 09:27
2025-04-28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