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7日,河南省杞縣利民輻照廠的輻照物品倒塌,壓倒護源欄,致使輻射源無法正常降到源井內。而輻照室內的“鈷-60”活度高達14余萬居里,輻照劑量高,危險性大,強烈的伽馬射線只需5分鐘就能置人于死地。監測人員經過現場監測,發現輻照室周圍處于正常的放射性本底水平,沒有產生放射性污染,但事件仍在當地造成了較大影響。
事件發生后,國家環境保護部和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制定了卡源故障處置應急預案和工作機制,機器人降源方案開始緊急制訂。7月17日,專家攜帶的兩個國外進口的輻射監測機器人,在第一次執行探測任務時失敗。與此同時,曾獲得亞太地區機器人大賽冠軍的西南科技大學臨危受命,擔負起了杞縣卡源故障的處置任務。6月26日,西南科技大學機器人項目組在多次赴現場考察的基礎上,確定了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及柳工合作,開發應急機器人完成作業排險。
7月1日,柳工接到任務后,成立了以產品電氣專家為首的研發小組,不分晝夜展開了輻照條件下遙控“機器人”的研發工作。研發工作著重解決電動伺服轉向及電液控制門架裝置系統,在強輻照下控制、調速等問題。按照常規,在強輻射條件下,幾乎所有的半導體元器件都會在短時間內失效,但是現場的救援工作是不允許機器人出任何差錯,否則將會使救援工作更為艱難。因此,如何保證遙控“機器人”在苛刻環境下高可靠性就成為此次研發的難點和重點。
7月21日,國家環境保護局發函,要求柳工加快機器人研制工作,在7月底之前完成。柳工立即成立“機器人”項目團隊。項目組邊采購邊出圖、邊制作邊裝配,在短短10天時間,兩臺遙控叉車“思源”和“自強”就誕生了,并于7月31日發運西南科技大學項目組。8月19日,“思源”和“自強”,與西科大自主研發的機械臂式機器人“西科”和另一臺全息攝像采集機器人,共同開始實施故障處置任務。柳工 “機器人”項目團隊成員也趕到了處置現場。 一切準備就緒后,全息攝像采集系統機器人首先進入迷道,再次對輻照室的狀況進行偵查,第一次執行任務被卡在迷道內的機器人以及殘留的貨物、推車、各種雜物出現在監控屏幕上。探明情況后,“自強”、“思源”與“西科”輪番上陣,“西科”用自己的手臂將故障機器人以及散亂在迷道內的電纜、雜物和手推車拖出,“自強”和“思源”則把殘損的貨物鏟出來。經過6天6夜不間斷工作,機器人總共進出迷道和輻照室163次,清理出5輛手推車和1噸多貨物。
8月24日晚,清障工作完成,降源工作正式開始。20點25分,操控人員從室外操控,將傾斜的護源罩拉起,放射源瞬間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垂落到井中。監控屏幕上顯示強輻射的雪花點瞬間消失,清晰的電視屏幕標志著降源成功,現場人員無不為之振奮歡呼。消息傳出,杞縣群眾紛紛走上街頭慶祝。
在這次卡源故障處置工作中,柳工與西南科技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專家及項目組工作人員,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克難攻堅,圓滿實施了機器人降源處置方案,開創了國內采用遙控機械設備處置卡源故障的先例,實現了多學科技術聯合攻關,取得多項技術創新,使之成為我國自行研制的機器人系統成功應用于核應急處置的成功范例。
2025-06-21 11:09
2025-06-21 11:08
2025-06-21 11:07
2025-06-21 11:06
2025-06-21 11:04
2025-06-21 11:02
2025-06-21 11:01
2025-06-20 09:33
2025-06-20 09:32
2025-06-20 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