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億內需投資影響信心篇
近年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產品出口增速迅猛。尤其是2006年中國工程機械進出口結束多年的貿易逆差,實現了順差。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化已成為諸多中國工程機械制造企業長期的戰略選擇。從徐工、柳工、山推等老牌強企的逐步開拓,到三一和中聯近兩年的迅速擴張,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在海外市場或建立銷售渠道,或投資建廠,或收購海外企業等等,中國的民族品牌已經在國際工程機械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從工程機械行業國際大型展會上中國展團的風光中就可以看出行業企業對于海外市場的期待。而當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國際工程機械市場需求迅速下滑,企業出口下滑嚴重。2008年三季度,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整體顯現出增速下降的態勢,面對國內市場增速下降、國外市場不景氣的雙重煎熬,對于未來的市場走勢,一些企業開始表現出迷茫的狀態。
2008年11月,我國政府推出用以擴大內需的4萬億投資是在出口市場嚴重萎縮,國際市場需求短期內無法恢復,國內消費市場在短期內也無法迅速啟動的背景下,國家拉動經濟增長的強有力措施。它表明了政府的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決心。正如在面對金融危機造成的困難和影響,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再強調"信心比黃金和其他貨幣更重要",4萬億投資給市場傳遞的更多是一種信心。即使世界經濟走軟,中國依然有措施,有能力,也有決心保持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4萬億投資適時的為工程機械行業企業打了一針強心劑,讓企業感在金融危機影響外需下滑的情況下,國家大力投資基礎建設,拉動內需促進內銷增長,企業有機會通過內銷增長來彌補外需的下滑。
正是在這種信心的鼓舞下,面對4萬億投資的拉動預期,企業將著眼于未來,有條不紊的制定長遠的發展計劃,包括產品線的擴張,自主創新的積累,人才戰略的實施,國際化的推進等等。金融危機的機遇大于危機已經成為全行業的共識。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俞琚認為:"挑戰和機遇從來都是并存的,此次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加快結構調整升級,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人才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國家4萬億拉動政策的出臺,企業對未來的市場發展充滿信心。2009年1月31日,在徐工集團內部的經濟工作會議上,徐工董事長王民指出:"危機即危險當中孕育的機遇。當前最大機遇在于國內市場巨大發展空間和中央擴大內需、振興經濟的重大舉措;在于工程機械行業的產業優勢和徐工巨大的市場影響力。"為此,他將2009年徐工集團依舊將目標定在500億,并將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從去年的5%提升到6%。2009年2月,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向媒體表示,
盡管房地產業正處在低谷,使工程機械企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國家萬億元的投資規模很多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為行業回暖創造了機會。中聯重科將在國家啟動國內基建投資的過程中贏來比較多的機遇,千億計劃時間表不會改變。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
2025-04-16 09:03
2025-04-15 09:28
2025-04-13 09:00
2025-04-09 10:28
2025-04-07 09:58
2025-04-07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