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此,柳工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在混凝土機械領域撕開缺口。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柳工并購完成鴻得利之后,將會在全國范圍內對水泥廠展開攻關。在這個競爭對手尚未完全涉足的領域里搶占先機,柳工的混凝土機械也許會像一把剪刀一樣,在這個“藍海”色的布面上留下深深的印跡,那印跡迅捷而平滑。
也許當柳工最終實現在并購鴻得利之初制定的80億元銷售業績的長遠目標時,柳工對混凝土機械的逆勢切入會成為商學院有關如何與領軍者競爭的重要案例。但是這僅僅只是柳工龐大戰略構想中的普通一環。王曉華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行業內經營不善的企業們,這目光炯炯如炬且氣場十足。
狩獵者本色
“近幾年,柳工的動作實在是太大了”。這有可能是每個業內人士在談及柳工時的第一反應。因為王曉華正在下著一場柳工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龐大棋局,在他看來,那些震驚業內的收購也只是把一個棋子挪了一個地方而已。
柳工的千億規劃是一個涵蓋了建筑機械、礦山機械、港口機械、農業機械和通用機械諸多版塊的巨大工程。而柳工之前專精的裝載機產品在這個規劃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企業的性格也許有很多種,在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有的企業更偏向于內生發展,有的企業則偏向于通過并購實現外在借力,這種性格的形成也許和企業自身的歷史因素、成長環境息息相關。在這兩種成長路徑之中,柳工選擇了后者,并且一發不可收拾。“為了我們的戰略目標能穩定實現,我們盯上的并購目標有十幾個之多。”王曉華曾這樣說。
柳工股份公司總裁曾光安也曾經說:“柳工人勞作于西南僻壤,時常遙望自己的東方生地,柳工人對那片熱土的渴望已經延亙了42年之久。”而在柳工的東進策略出臺之后,這個新中國的長子輩的制造企業用令業界驚訝的速度地走回自己的夢想之地。
2000年8月18日,柳工實施兼并、收購組建成立了江陰柳工道路機械有限公司,正式進軍路面機械行業,拉開了柳工東進的大幕。
2002年8月,上海柳工叉車有限公司在上海青浦區掛牌成立,這是柳工通過資產重組整體收購控股的方式,進軍工業車輛領域。
2003年,柳工集團又在長三角布下一子,成立了揚州柳工建設機械有限公司,進軍建筑機械領域。同年,柳工在江蘇鎮江投資建設小型工程機械研發制造基地。
2008年,柳工收購蚌埠振沖安利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并投資10億元建設起重機研發制造基地。
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并購是一個擴充產業鏈條的過程,藉此柳工已經不僅僅是當年的那個中國裝載機的王者企業。
但是快速的規模擴張同樣會帶來企業經營管理上的陣痛,在中國企業發展史中,數不清的公司走進了并購擴張,卻不能借并購產生下一輪擴張實力的“死亡閉環”。但是柳工卻精明地繞過了“陷阱”。
江陰柳工年產銷壓路機2000多臺套,產品銷售覆蓋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產銷量名列行業第三名。2009年,柳工叉車年產銷近3000臺,銷售收入1.79億元。今年,揚州柳工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實現月產銷過百臺的歷史突破……
幾乎所有的收購整合都是迅速而成功的,而有一些收購在業內人士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實現業績的。當年收購江陰道路機械廠和蚌埠起重機時,曾有人對王曉華說:“你收他們干什么?徐工在這兩個領域都已經占有80%和60%的市場份額了。但王曉華并不以為意。因為在收購之初他有著一整套衡量被收購企業市場前景的工具。
柳工將所有的產品系列都裝在市場增速和毛利水平兩個指標組成的象限內。柳工據此判斷叉車是屬于高市場增速而低毛利水平的產品;挖掘機是屬于中等市場增速和中等毛利水平的產品;而混凝土機械則是高市場增速和高毛利水平的產品。借著這種理解,柳工在對別人的核心領域發起沖擊的時候,似乎并不擔心自己的核心領域被別人攻擊。“混凝土機械的毛利率可以實現30%以上,這遠遠高于柳工原有土方機械的毛利率,我們的進攻是在向上走的,對手進軍土方機械的話,則是在向下走。”王曉華如是說。柳工同時認為:工程機械林林總總,工作原理卻大致相同,在傳動、液壓、結構和機電一體化上有很強的關聯性。抓住這條紅線就能保證產品鏈的豐滿工作不出現大的偏差。
借此可以理解為何柳工會在業內人士的多次否定聲音中堅定前行。“別人看起來,也許會說我們屬于冒進,但是我們都是經過認真而細致的考量,對于那些當真已經被壟斷的飽和市場,我們是絕對不會進入的。”王曉華這樣總結道。現在的柳工就如同一個經驗老道的狩獵者,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審視和選擇獵物,靜靜地潛伏著,在最后的一擊時心無旁騖。
然而打造一個千億級的工程機械企業集團并不只靠產品完善就能夠順利實現。在這個集團化競爭的年代里,各個企業比拼的是整條產業鏈上的每一個價值環節。而零部件則是其中相當重要的部分。
柳工正在著手打造屬于自己的零部件體系,計劃將簡單件和非核心的制造工藝流出,而保留核心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據知情人士透露:柳工正在規劃一個專屬的液壓件制造基地。與眾多對手的零部件戰略不同的是:柳工制造零部件的視野不單在工程機械領域里。“我們想要的一些零部件是要實現汽車和工程機械通用的,空調、水扇、油扇等共享零部件的可研規劃正在制定之中。”楊一川如是說。
這個狩獵者的眼界正在越來越寬。中國制造業內有一個難以解決的質量邏輯,主機廠認為質量不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零部件,而零部件加工企業則抱怨沒有更精密的機床和質量優秀的鋼材,鑄煉企業則抱怨自己拿到的礦石質量良莠不齊。柳工的目光正在轉移到解決這個邏輯的思路之上,他們甚至瞄準了中國精密數控加工中心未來的發展空間。
如同一個向外發光的焦點,柳工已經射出了很多條筆直的光線。但是這僅僅還只是一個開始,我們難以預料已經提出海外并購戰略的柳工會在哪個時點再放射出一條耀眼光芒。它的未來有著無限的可能。
2025-04-04 08:55
2025-04-04 08:53
2025-04-04 08:52
2025-04-04 08:49
2025-04-04 08:48
2025-04-04 08:47
2025-04-03 15:14
2025-04-03 14:26
2025-04-03 14:23
2025-04-03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