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育和發展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
1、培育和發展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
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
高端裝備制造業(1)干支線航空;(2)衛星航天;(3)客運專線軌道交通;(4)海洋資源開發;(5)深井鉆采設備;(6)強化基礎配套智能式裝備制造業。
強化基礎配套智能化裝備制造業:智能控制系統、精密儀器
儀表、關鍵基礎零部件、發展傳感器儀表芯片、液壓氣動密封件、智能設備、工業機器人、焊(鑄)搬運機器人、安防救援、礦山用智能電鏟、全斷面掘進機、智能化快速大型施工機械。
以重大技術突破、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堅持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科技創新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深化體制改革,以企業為主體,推進產學研結合,國家將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國家將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包括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制定完善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稅收支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
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等。
按照工信部和中機聯的工作部署,完成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有關工程機械部分的論證和提出政策建議。
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給工程機械行業帶來新的市場需求;同時,做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將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按照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編制相關問題的說明》和工信部關于《智能制造裝備
專題論證材料編寫提綱》要求,協會將提出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工程機械部分的專題規劃論證。包括產業目標,重大技術研發,重大產業創新,創新成果產業化,示范工程,創新工程建設等。
編制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制定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優化區域布局。選擇1~2個各行業的智能化代表產品,專題論證。工信部要求協會10月中旬完成專題論證。之后,工信部開三個區域座談會,11月3~10日工信部形成專題方案。
2、鼓勵進口關鍵技術和產品
為積極擴大國內短缺的資源類產品、技術類產品進口,根據國務院的工作部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商務部制定和發布了《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目錄共分為四個部分:
(1)鼓勵引進的先進技術。主要指國內尚未掌握的先進裝備設計制造技術、農林類先進技術,國家批準或核準的重點建設工程引進的先進技術。引進技術是指買斷或許可方式引進國外先進專有技術或專利,或通過合作開發,獲得自主知識產權和掌握先進專有技術的行為。對引進此類先進技術,給予貼息支持。
(2)鼓勵進口的重要裝備。指目前國內尚不能自行研發制造,國民經濟各領域急需的重要裝備。對此類裝備進口,給予貼息支持。
(3)鼓勵發展的重點行業。主要從《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目錄中,以及《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確定重點支持的十六個領域范圍內選擇的重點行業。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專項規劃的投資類項目項下進口生產性設備、零部件(不予減免稅清單中產品除外)給予貼息支持。因涉及到設備、零部件較多,且不同行業類型各異,此部分設備和零部件進口貼息,參照鼓勵類投資項目進口設備減免稅管理方式進行。
(4)鼓勵進口資源性產品和原材料,給予貼息支持。國家發改委同財政部、商務部將根據情況需要,適時對目錄進行調整。具體的貼息辦法,由財政部、商務部制定。
3、抓好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工作
尤其是貫徹落實好國家十一個部委以發改環資〔2010〕991號《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工信部節能司工信部節〔2010〕303號關于印發《再制造產品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第七條、完善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1)編制再制造產業發展規劃。
(2)完善促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相關法規。
(3)完善促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制定發布《再制造產品目錄》,研究對列入目錄的再制造產品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再制造提供信貸、擔保等投融資服務。循環經濟專項資金要將再制造技術研發、示范和推廣項目作為支持重點,推動再制造產業發展。鼓勵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優先采用再制造產品。
(4)建立再制造監督管理制度。
(5)培養專業人才。鼓勵在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有關專業課程中設立再制造課程,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培訓、在崗人員技能培訓等多種模式,加快培養技術人才,為再制造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6)加大宣傳力度。
第八條、加強對再制造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
(1)建立協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