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中國的工程機械領域在經濟向好的大趨勢下快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與此同時,其產業鏈和工業體系也獲得了較為完善的發展。
然而,自2011年以來,歐美經濟的不景氣導致我國工程機械出口量下降,加之國家采取的宏觀調控政策,使得今年工程機械市場呈現出前高后低的發展趨勢,行業景氣指數由1月份的66%下滑至10月末的-21.2%。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在出席日前舉行的“2011中國工程機械配套件行業高峰論壇”時接受了《科學時報》記者的采訪。他表示,盡管目前工程機械行業呈底部企穩發展態勢,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但仍然是我國的“朝陽產業”。其中,配套件行業發展前景尤被看好,預計年均復合增長19%,到2015年規模將接近500億元。
興業證券發布的行業研究報告也認為,我國工程機械市場將在進一步下降后緩慢回升。在平衡長期可持續發展、短期銷量以及市場份額這三者關系時,制造商在可持續業績增長點中將重點向關鍵配套件產業延伸。
配套件束縛整體發展
據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預測,到2015年中國工程機械銷售規模將達到9000億元人民幣,出口額將突破260億美元。
記者了解到,我國已躍居世界第一大工程機械制造國,也成為大型跨國工程機械制造商的競爭之地,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中有37家已進入中國。
但目前,我國工程機械配套件行業基礎薄弱、發展仍較為落后。長期以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都有“重主機,輕零部件”的傾向,處于高端層面的液壓件、傳動件和控制原件等核心技術都被國外企業所掌握,如液壓泵、馬達、減速機和高端多路閥等都沒有實現技術突破。
由于國內生產的核心配套件無法適應工程機械制造高標準要求,許多技術和設備都需依賴國外進口,本土廠商在關鍵零部件方面自供率較低。
2025-03-23 08:51
2025-03-23 08:49
2025-03-23 08:39
2025-03-23 08:38
2025-03-23 08:35
2025-03-23 08:33
2025-03-23 08:27
2025-03-22 09:05
2025-03-22 09:02
2025-03-22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