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客戶需求的洋老總
2008年,閉同葆被提拔為
柳工負責產品研發的副總裁。在繼續全面負責柳工小型機械事業部工作的同時,他運用其豐富的專業知識及市場開發經驗,全面指導柳工技術研究院的總體研發工作。他將國際先進的集成產品研發流程與柳工的實際相結合,開發出具有柳工特色的先進流程,給柳工的產品研發帶來了一場革命,提高了企業解決產品質量問題的效率。
在閉同葆看來,“細節決定成敗”,他習慣在滿足客戶需求的細節上做文章。比如,在2007年的慕尼黑工程機械展覽會中,他注意到了柳工展臺的硬地面與
JCB等國際
公司采用的木地板地面的差異,從而得出“硬地面讓參觀者腳下感覺不舒服,木地板讓人更舒適”的推論。正是在這種“細節處為他人著想”的價值取向指導下,柳工此后的
展會一次比一次做得成功,尤其是在2009年的拉斯維加斯展會上,柳工展臺及產品堪稱世界一流,引來大量媒體爭相報道。
為了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這個洋老總在有效地組織開展柳工產品研發工作的同時,還特別重視人員培訓和知識共享。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柳工營銷經理、技術研發項目經理進行系統化培訓。特別是在產品策略制定、計劃實施和國際市場營銷規劃方面,他通過對產品線和制造商進行深入調研,同時借鑒世界一流標桿企業的實踐,得出公司相關產品下一步的發展項目路徑。這些經過科學論證的項目,在他建立的工作團隊的推動下,對提升公司產品技術先進性產生了良好效果,滿足了建筑設備行業客戶的預期要求。
很有情調的“鄰家阿伯”
閉同葆一直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性。他在柳江之濱有一套房子,他將客廳改裝成了一個書房,下班回到家,他多半就在“書海”里遨游。無論走到哪里,他都不會把自己從工作和學習中“隔離”出來,即便回
美國探親期間,他在用自家的小型挖掘機幫父母干了幾天農活后,都會把該產品的使用感受匯報給公司總裁,希望能親自操作柳工的小型挖掘機產品,以比較兩者在性能上的差異。這種可貴的職業精神讓企業員工感到由衷欽佩。
不過,閉同葆雖然做事非常專注投入,但他又不是那種凡事都“刻板得要死”的人。生活中的他其實很有情調,擁有許多業余愛好,如做木工、擺弄光學顯微鏡、拍攝古董、騎自行車等,每種都能擺弄得有模有樣。他還在居室內種過一株西紅柿,為了觀察到這株植物的生長過程,他每天都堅持用電燈照射,讓它充分享受“陽光”照耀。偶有閑暇,他還會請同仁和下屬到自己的寓所去小聚,這時的他便客串“家庭煮男”,系上圍裙,打開烘箱,特意為大家烤一頓從美國空運過來的雞翅。他還手把手教大家用小木片做成杯墊,并在上面烙上柳工產品的圖案,用來送給展會的觀眾做紀念品。此時此刻,年輕人感覺這個五十開外的西洋人更像是一個和藹可親的鄰家“阿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