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缺陷”。高起點發展原材料工業,加快湄洲灣、漳州古雷等海西化工產業集中區建設,發展鋼鐵工業和稀土合金等新材料產業。
打響品牌。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輕紡產業,提升消費品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邁向高端。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強化推動制造業、服務業互動發展。
拓展空間。打造特色顯著的海洋生物資源產業和海洋工程裝備與船舶產業。
先行先試:弘揚福建精神,敢拼、敢闖、敢干,用足、用好、用活中央賦予的政策。
支持福建“同等優先、適當放寬”,承接臺灣產業轉移。探索建設10個以上特色鮮明的兩岸先進制造業合作示范區。
按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委托福建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總投資5億美元以下的鼓勵類、允許類項目。同時,積極研究放寬福建臺資準入條件和股比限制等政策。
支持福建發展產業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節能減排,予以財政金融政策傾斜支持。
支持平潭用全新理念打造對臺產業合作重要基地,推動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建設智慧島。
謀發展:更高起點再出發
新的要求,新的期待,我們應當如何作為?
“我省要實現制造業強勢突破,具備較強競爭力,關鍵是要突出"先進"二字,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省經貿委主任周聯清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正積極發揮優勢、落實政策、"三維"對接,推進存量調整和增量投資向綠色高端制造轉型,大力發展生態效益型工業。”
項目帶動、三維推進。加大央企、民企、外企對接力度,著力辦好珠三角民企產業項目對接洽談會,今年將力爭開工、動工、續建三維項目625個以上,完成年度投資1700億以上。
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著力突破行業重大共性關鍵性技術,加快推動發展向創新驅動轉變。深化兩化融合,大中型企業資源計劃(ERP)普及率達到80%以上。
深入開展節能降耗減排。建立節能減排“倒逼”機制和長效機制,強化政策引導和技術支撐,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突出新型顯示、LED產業、稀土及化工新材料、節能環保裝備、太陽能光伏及新型動力電池五大領域,實施培植計劃,推動加快發展。培育14個銷售收入超百億元、100個銷售收入過20億元的重點龍頭企業。
培育發展大企業大集群。落實總部經濟發展政策,實施百億集團、領軍企業培育工程,力爭形成產值超千億的產業集群(基地)10個、產值500億—1000億的產業集群16個、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大企業(集團)50家以上。
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強化政策落實,營造良好環境,扶持發展大批具有“專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業。
實施品牌帶動與質量振興。力爭“十二五”實現中國馳名商標累計200件以上,福建名牌產品達1800個以上,福建省著名商標達3000件以上,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名牌企業達50家。
我省正盯住目標不動搖,盯住新增長點不落空,盯住難題不退縮,盯住“三維”項目不放松,更高起點再出發。
放眼未來,先進制造業必將如巨龍引領海西工業加快發展,為建設更加優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的福建注入強勁動力。
2025-06-01 18:37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
2025-05-18 16:04
2025-05-17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