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兩批國家智慧城市名單公布智慧城市數量達193個
事件回顧:8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確定103個城市(區、縣、鎮)為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比2012年試點范圍擴大9個。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目前住建部確定的試點已達193個。
點評:兩批智慧城市名單的相繼公布,把地方政府的規劃落到了實處,也將把各地區對智慧城市的構想轉到可以“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項目上。智能交通、云計算等多個領域將迎來龐大市場商機,對產業發展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7、4G牌照正式發放三家運營商均獲TD-LTE牌照
事件回顧:12月4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正式發放了第四代移動通信業務牌照(即4G牌照),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家均獲得TD-LTE牌照,此舉標志著我國電信產業正式進入了4G時代。
點評:4G牌照的發放拉開了我國4G時代的大幕。無論是對4G市場垂涎已久的通信界,還是對物聯網應用領域里的企業而言,都將是一次巨大的機遇。特別是物聯網領域里對數據流有著高需求的項目,將獲得更高的帶寬與速率支持。同時,之前部分因為傳輸速率不足而受到限制的技術應用,將在未來的幾年里,迅速開花結果。
8、移動支付國家標準在京發布
事件回顧:10月12日,移動支付國家標準在京發布,計劃于2014年5月1日實施。據悉,該標準涵蓋了移動支付射頻接口、卡片、設備、應用管理
和安全、測試方法等基礎技術內容,確保了移動支付產品的互操作性和互通性。
點評:在移動支付標準未確定之前,銀聯、運營商、第三方支付
公司等企業間博弈不休。但現在產業鏈上的各環節之間的利益摩擦將逐漸趨于平緩,所開發的與移動支付相關的產品、方案也將越來越符合市場的需求。有了統一的標準和明確的方向,市場的發展也將會得到進一步的規范,混亂的局面將得以改善。
9、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民用示范工程啟航愈10億元扶持資金將啟動
事件回顧:1月14日,交通運輸部要求9個示范省市的大客車、旅游包車和危險品運輸車輛,今年3月底前80%以上安裝上北斗車載終端。6月1日后,凡未按規定安裝北斗導航的車輛,不予核發或審驗道路運輸證。1月25日,國家發改委主導的201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項目的申報工作已啟動(據介紹,2012年專項資金的總盤子在10億元左右,從今年與北斗系統相關的項目占比將進一步提高來看,其扶持力度應該不會減少),開啟了北斗產業2013年政策激勵的大幕。
點評:北斗作為我
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被國家層面支持是大勢所趨。問題在于,軍用和民用的需求存在差異化,軍用需要北斗被強制在相關領域進行執行和更替;而民用的需求更多在于性能、穩定性、價格等方面。故北斗在推廣的過程中,尚有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可以預見的是軍用北斗必然是快速執行而且徹底執行的路線,相關的廠家受益也將最快最廣;而民用北斗應用則可能會走上另一條道路,任重道遠和艱難險阻必然不少。
10、21項智能交通國家標準發布并陸續實施交通部要求提升交通服務水平
事件回顧:2月,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21項智能交通國家標準,并在2013年內陸續實施。依據所公布的信息顯示,《電子收費車道系統技術要求》(GB/T28967-2012)、《電子收費車道配套設施技術要求》(GB/T28968-2012)、《電子收費車載單元初始化設備》(GB/T28969-2012)及《道路交通運輸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字典要求》(GB/T28970-2012)標準將于2013年6月1起實施。8月,交通部出臺了《關于改進提升交通運輸服務的若干指導意見》。
點評:我國的智能交通建設在地域性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大部分地區都是各建各,城市與城市、地區與地區之間無法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從而導致“信息孤島”現象比較嚴重。智能交通國家標準的發布將對我國智能交通的各項標準起到一個規范的作用,有了統一的國家標準,將有助于所有地區實現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信息孤島”現象將會逐步得以解決,整個產業的發展也將更規范化、明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