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創新結碩果 自主創新絕不是閉門造車、一切從零開始的“原始創新”。
合力叉車堅持開放式思維,始終以掌握核心技術,培育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參與國際交流和國際標準的制定,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創新”,走出了“以我為主,自主開發”的自主創新之路。
近年來,
公司累計研發投入超過6.85億元,平均研發投入占公司銷售收入的4.17%,先后承擔了“基于PDM的4C集成技術產品研發系統”和“重裝車輛研發與產業化”平臺兩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項目,構建了由前端公共技術及基礎技術平臺、產品及產業研發平臺、后向支持服務平臺組成的矩陣產品研發體系,其技術研發能力代表了國內同行業的最高水平。
此外,
安徽叉車集團提出“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先后建成20多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柔性加工生產線,實現了叉車生產關鍵零部件數控化;建成8條國際一流水平的前處理、涂裝、叉車總裝線,使叉車制造從下料、焊接、金切、裝配、
整機檢測等關鍵工序的工藝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公司依據“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要求,分別與國內外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了深層次、多領域的產學研合作,特別是與合肥工業大學聯合建設省工業車輛重點實驗室,開展振動、噪音、排放、傳動技術、節能技術等基礎性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
去年,安徽叉車集團新產品立項數為45項,其中重大項目11項,新產品產值率達53.75%。申請專利161項,其中發明專利36項,獲得授權專利104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
數十年堅持自主創新,取得了累累碩果:承擔科研項目713項,其中省級以上科研項目54項,國家863計劃、
火炬計劃、重點新產品和省重大科技攻關等科研項目共33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5項,其中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三個項目先后入選省115項目團隊,“
HELI”、“合力”
品牌已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了商標注冊。
填補空白,產品實力體現
“從整機到零部件,從內燃車輛到電動車輛,從中小噸位到重裝車輛,從引進技術產品到自主設計制造G系列產品,我們自主制造的步伐一刻都未停歇。”安徽叉車集團總工程師馬慶豐說道。
多年來,公司已形成了0.5—46噸全系列產品,500多個機型、1700多個品種的系列叉車、工程機械、重裝設備及關鍵部件產品線,全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其中,重裝系列裝備、新一代環保型G系列叉車、交流系列
電動叉車等產品填補了省內或國內空白,公司依靠持續創新與成果轉化持續引領行業技術進步。
合力連續8年被評為省級優秀技術中心,G系列3噸環保型
內燃叉車榮獲國家自主創新產品,G系列1-3.5噸內燃叉車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4.5噸交流蓄
電池叉車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5噸
集裝箱正面吊運機等7個系列產品榮獲安徽省創新產品。
結合市場需求,完成了內燃叉車的排放升級,開發出符合美四、歐三排放標準的系列車型。特別是公司新近自主研發的3t雙燃料液力叉車以其精確的設計定位,優美的外觀造型以及專為高密度倉儲而設計,且以潔凈環保的液化天然氣作為燃料,從根本上改善了作業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該研發新品不僅填補了我國工業車輛行業的技術空白,同時也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重裝產品、
牽引車、
防爆叉車、裝載機等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重裝產品打破外資品牌壟斷,并批量出口到歐美發達國家,這是公司研發能力厚積薄發的結果,也是公司自主創新研發實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