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ERP 系統和物流仿真軟件在制造企業廣泛應用
目前制造企業實現信息化的主要途徑是實施ERP系統。ERP系統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它實質上是運用信息技術,對物資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進行高度集成化管理的過程,是集成供應鏈管理的精髓。我國ERP 產業發展迅速,ERP 市場規模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37.8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70.9億元,增幅達到188%。企業在實施ERP系統過程中,提升了制造業物流信息化水平。
物流仿真軟件主要應用于生產制造領域和供應鏈管理。生產物流仿真系統是通過反復仿真過程,實現生產的物流平衡、能量平衡、產能平衡、時間平衡,達到生產系統結構優化和功能優化。物流仿真軟件需要與ERP系統結合,目前,實現ERP系統與物流仿真軟件綜合應用的主要支撐技術已日益成熟,一些大型制造企業開始綜合利用ERP軟件與物流仿真軟件來解決生產制造和物流運作中的實際問題。
我國制造業物流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制造業與物流業信息資源融合度較低
目前大多數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都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統。但是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的信息資源相對獨立,信息系統不能很好地融合,信息資源不能有效交換與共享,存在著嚴重的“信息孤島”和信息不對稱現象。物流業與制造業不能形成信息聯動,降低了物流業對制造業服務的響應能力,制約了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
(二)制造業物流信息化整體程度偏低
從制造業整體來看,制造業物流信息化程度仍然偏低。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大型制造企業現場物流采用看板管理的占25%,采用JIT配送的占11%,采用原材料直送工位的占44%,采用精益化物流管理的占6%,采用條碼信息系統的占13%,采用企業集成化物流系統的比例為13%。大部分中小企業物流信息化還處于空白狀態。這種局面將會嚴重影響制造業資源整合。
(三)制造業物流信息平臺建設較緩慢
近兩年,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如火如荼,但是物流信息平臺僅僅局限于行業和區域,如物流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制造行業,如:煙草、鋼鐵、汽車、電子、服裝、飲料等相繼建設了行業物流信息平臺。但是以供應鏈為基礎,整合供應鏈上下游資源的高效、敏捷的制造業物流信息平臺、供應鏈集成平臺建設還不多見。
(四)制造業物流信息標準化水平偏低
制造業物流信息化標準與物流業信息化標準不統一,前者水平整體較低,如產品編碼標準、企業之間物流信息數據交互標準、物流信息平臺標準等沒有完全統一,企業在進行標準選擇和執行過程中得不到政府、行業協會及專業機構的有效指導。企業信息標準化工作的滯后影響了制造業物流信息化發展進程。
2025-06-01 18:37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
2025-05-18 16:04
2025-05-17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