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至11日,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的召開,讓博鰲這個面積僅31平方公里的小鎮再一次聚焦了全球目光?!皝喼薜男挛磥恚簩ふ液歪尫判碌陌l展動力”,這是本次年會的主題,就讓我們一起從這里尋找與釋放適合工程機械的發展動力。
聚焦博鰲亞洲論壇 挖掘工程機械成長機會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構建亞洲融合發展大格局
李克強總理在本次論壇上作的主旨演講中提到,要“構建融合發展的大格局,形成亞洲命運共同體”,并進一步闡述稱,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融合發展的基本條件。地區各國應攜起手來,加快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基礎設施建設。中方愿與相關國家一起,規劃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今年還要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項目。
李克強總理還提到,中方愿與域內外相關方抓緊磋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備事宜,爭取早日正式成立。產業互接互補是融合發展的主要內容。各國應利用相互毗鄰的地緣優勢,推動上、中、下游全產業鏈深度合作,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網絡和經濟體系。
從總理的這番話語中我們不難發現其中蘊藏著的豐富的工程機械發展機會。由于相互毗鄰的地緣優勢,亞洲一直以來便是中國工程機械出口的最大市場,其比例甚至占到四成有余?!澳切┲鞣街圃焐躺a的機械,其特點是技術含量非常高,適合西方國家使用。而以門檻國家為主的新興市場則明顯需要簡單、電動化程度不高、結實耐用和容易維修的大眾化產品。”有業內專家如此分析。正因此,在亞洲國家,中國的標準建筑機械比歐洲生產的高端建筑機械更實用,也更受歡迎。所以,當總理提到的上述各大項目開始“大興土木”之際,也就是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機會到來之時。
中俄能源合作有望推進 工程機械“搭橋鋪路”
4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和俄羅斯聯邦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共同主持召開了中俄能源和金融對話會議。會上,中俄雙方企業就石油、天然氣、LNG船制造和運輸、能源金融一體化、水電資源開發、煤電一體化和電網改造、核電項目及技術、石油化工深加工、港口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等九個方面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德沃爾科維奇表示,希望雙方企業抓緊對接、積極磋商,在現有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兩國能源領域務實合作。
眾所周知,歷經多年洽談,中俄能源合作目前離最終落地實施仍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但雙方合作乃勢在必行,一旦在價格等關鍵問題上達成一致,合作有望迅速展開,屆時長距離管道鋪設等帶來的大量工程施工將給工程機械產品提供穩定的發力平臺。
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編輯了解到,雖然存在巨大的工程機械需求空間,但俄羅斯本土生產廠家技術水平不高、缺乏開發資金、管理手段落后,根本無法填補這一需求,所以其中很大比例只能依靠進口。俄聯邦海關署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11月,俄機械設備進口額達到1392.2億美元,其中主要為能源和特種設備、工程機械、船舶和飛行器等。另外,該國大多數建材企業和建筑企業資金短缺,難以承受歐洲產品的價格,這便給向來以物美價廉著稱的中國企業帶來了難得的機會。因此,一旦中俄能源合作項目落地,來自中國的工程機械巨頭們便可“乘機而入”,并進一步為深入開拓俄羅斯市場“搭橋鋪路”。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加速 基礎設施需求仍旺
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在博鰲論壇上透露,中國這幾年走出去的勢頭非常迅猛,改革開放前30年主要以“引進來(包括技術引進)”為主要的對外開放渠道,最近幾年則到了“走出去和請進來并重”的局面。統計數據顯示,到2013年底,中國到海外的投資累積金額達到6090億美元,而2013年一年就達到了1045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投資額巨大的基礎設施。
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要用到大量的包括工程機械、建筑機械等在內的施工設備,起初為保證施工質量,企業通常選擇質量有保證的進口產品,但近年來隨著國內制造企業的快速崛起,越來越多的國產設備也進入到采購名錄,所以隨著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加速,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的機會勢必也將越來越多。
實際上,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加速的背后,既有中國企業自身實力增長的原因,也符合全球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旺盛的背景。
國務院國務委員楊潔篪在博鰲論壇期間表示,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額,到2020年,估計達到1萬億美元,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10萬億美元的商品,對外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將與沿線國家對接發展戰略,實現共同發展?;ヂ摶ネㄊ钱斍啊耙粠б宦贰币巹澓蛠喼迏^域合作的優先選擇,交通和基礎設施方面的硬聯通已經開始進行。
而除了亞洲,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認為,全球其它地區也都缺乏基礎設施?!?a href="http://m.cn338.cn/company/search.php?area=200" title="美國" target="_blank">美國如果維持現在的基礎設施不繼續破敗下去,需要2萬億美元的投資,歐洲也差不多。”所以從全球角度來說,目前比較現實的就是基礎設施的投資。
綜上可見,基礎設施建設仍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全球范圍的一大主旋律,工程機械企業要做的就是,抓住機會,乘勢崛起!
2025-03-18 13:57
2025-03-13 09:20
2025-03-12 15:57
2025-03-11 11:17
2025-03-11 09:18
2025-03-08 11:38
2025-03-08 08:52
2025-03-07 10:19
2025-03-07 09:29
2025-03-06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