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記者薩拉曾把一年的親身經歷撰寫成書,讓美國人因此驚嘆于中國商品的無孔不入,也一定程度上喚醒了美國“回歸制造業”的計劃。這樣的方式帶給我們一個啟示,要看清一個國家、一個企業集團在全球產業鏈的坐標、地位,不妨設想失去它后世界將會怎樣。
尚在廈門休假中,臨出門前,一位長輩對我說,“前年你給我從日本帶來的保溫杯保溫效果就是比國內產品好…”。于是,由這個保溫杯引發的“如果沒有了日本制造?上海電氣會怎么樣”的念頭在腦海中孕育而生。
美國女記者薩拉•邦吉奧尼曾寫過名為《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的文章,用親身經歷告訴讀者,沒有中國商品,每天都像露營一般艱苦、凄慘,讓美國人因此驚嘆于中國商品的無孔不入,也一定程度上喚醒了美國“回歸制造業”的計劃。這樣的方式帶給我們一個啟示,要看清一個國家、一個企業集團在全球產業鏈的坐標、地位,不妨設想失去它后世界將會怎樣。
拿我所在的公司上海電氣來說,如果沒有了日本制造,會怎么樣?先給大家列一組粗略估計的數據:失去近30家與日資有關的控股、合資企業,占集團企業數量的十分之一;當年主營業務收入賬面消失近300億元,占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的三分之一;當年凈利潤減少20億元,占集團凈利潤的近二分之一;業務領域退出電梯制造、制冷壓縮機、印刷機械、工業機器人、部分精密儀器儀表、中高壓線纜制造、重型機床、節能環保等多個行業。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號稱“中國的GE、西門子”,中國制造業脊梁的敝公司--上海電氣居然有近三分之一的業務是靠一衣帶水、隔海相望、還時不時有點摩擦的“吵鬧的鄰邦”貢獻的。其實,如果回顧上海電氣與日本企業打交道的近30年歷程來看,和中日經濟關系的發展軌跡曲線也是非常吻合的。
眾所周知,日本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出現過三次投資高峰。
第一次是1985-1987年。日元升值,小平同志第一次特區視察,中國開放了大連等14個沿海城市,并在這些城市的特區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1986年中國政府出臺了外資獎勵政策。紡織、輕工和食品加工業陸續出現了日資企業的身影。上海三菱電梯在此階段成立,并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中方控股的電梯合資企業,單廠5萬臺/年的產量也居世界首位,自1993年以來一直保持國內電梯市場的領先地位。
第二次投資高潮是1991-1995年。小平南巡講話后,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加速及市場對外資的進一步開放,日本企業以華南地區為核心掀起了又一輪投資高潮。電氣、電子產業和機械制造產業中的一些日本企業開始將生產基地向中國轉移。上海電氣與日立電器、Fanuc、橫河電機、Nabtesco、三菱電機空調、藤倉等一批知名企業合作,其中優秀的企業如制冷壓縮機領域的上海日立電器(母公司海立股份是A+B股上市公司,目前全球每7臺家用空調中,就有1臺使用海立生產的壓縮機)。
第三次投資高潮是從從中國即將加入WTO的2000-2005年。國內市場全面開放,與國際市場逐步實現全方位的對接,投資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運輸機械行業和乘用車相關領域投資的真正開始是從2002年以后,與豐田、本田、日產三大汽車公司在中國市場加大了投資規模與投資速度有關。上海電氣與電裝、日野發動機、日立汽車零部件等的合資都在這一階段。同時,值得記住的是2001年,上海電氣收購了日本秋山印刷,成為了國內企業“買日本”的先行者(受困于全球印刷行業的不景氣,目前秋山印刷處于重組階段)。此外,池貝機床的收購也發生在這段時期。
小泉上臺,中日關系跌入冰點,至少從上海電氣的角度來看,最近的與日本企業實質性的新一輪合資合作要在2011年以后了。
回顧完歷史,我嘗試攤開手頭一些過往的數據和材料,希望在其中找到一些有趣的特點與諸位看官分享:
1、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與快船遲開先入港的故事
分水嶺在2000年前后。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對在華投資企業的一份調查報告中顯示:日本1999年以前進入中國市場的大型企業,近80%是盈利的,虧損只占15%左右;而2000年以后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正好相反,超過70%的大型企業是虧損的,盈利的只占20%,中小型企業的狀況也類似。
表1:中國市場日系企業盈利情況
數據來源:JETRO(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挑戰中國市場的日本企業》
我將上海電氣內的中日合資企業歷史數據做了分析,并考慮綜合因素分成了優秀、良好、平穩、不佳、調整五檔(見附表3)。同樣的,2000年以前成立的企業,優秀的有5家,良好的有2家,平穩和不佳的各1家,優秀企業的比例達55%,而2000年以后成立的企業,表現優秀的幾乎沒有,基本處于平穩或不佳的狀況。除了我們可以說是早期政策紅利給市場的先行者們帶來天然的優勢和超額利潤以外。
2017-10-01 07:59
2017-03-04 07:19
2017-02-27 17:23
2017-02-08 08:46
2017-02-07 08:59
2017-01-17 08:02
2017-01-11 14:17
2016-12-16 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