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反壟斷的風暴愈演愈烈,以發改委為首的“反壟斷聯合執法部門”在汽車領域敲山震虎。奔馳、奧迪等豪車品牌被查,湖北4家寶馬4S店被開160多萬罰單,而隨著針對整車銷售和配件價格的反壟斷調查持續深入,“天價”罰單也于上周出爐。國家發改委上周三宣布,對住友、日立、不二越等12家零部件企業開出合計12.354億元罰單。
壟斷的原意是獨占,即一個市場上只有一個經營者。反壟斷法,就是反對壟斷和保護競爭的法律制度。它是市場經濟國家基本的法律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已于2007年8月30日通過,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無論整車還是零配件、維修價格,進口車和豪華車的確都偏高,汽車行業反壟斷勢在必行。而工程機械行業也一直有壟斷一說,與汽車行業相對成熟的市場相比,工程機械行業因產業結構、宏觀政策等因素的影響,目前主要體現在技術壟斷方面。國內工程機械技術水平落后,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配套體系不規范等問題凸顯,打破壟斷,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與時間來實現向制造強國的邁進。
發展現狀
中國基礎工業落后 高端產品品質不如人
無論是汽車行業還是工程機械行業,高端產品一直被國外品牌所壟斷,蓋因中國工業基礎落后造成。中國工業在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飛速發展,但與國外依舊相差甚遠,后發劣勢并非短時間內能夠彌補。而工業水平的落后,直接導致制造工藝的落后,在產品穩定性、精密度等方面的差距得到了集中體現,尤其是在高端產品領域,品質不如人也在意料之中。
近些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可謂令人矚目,從20世紀幾乎全部依賴于進口滿足生產需求,到如今中國成為工程機械第一制造大國,工程機械行業在技術升級方面困難重重,經歷了仿制—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自主創新,逐漸擁有了自己的技術儲備,生產的產品品質也得到了迅速提升。現如今國產品牌不僅在國內打破了外資品牌壟斷的局面,與國外品牌分庭抗禮,更實現了大量的出口,成果斐然。
其中,在“2014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上,中國11家企業上榜。前10強企業中,3家中國企業徐工集團、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分別位居第7位、第9位和第10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時常能夠看到的中國工程機械推出自主創新產品打破國外壟斷的信息,令人欣喜的同時也是技術存在極大差距的事實。中國若要實現從第一大國向強國的轉變需要更多的時間,需要更多工程機械企業與研究人員共同努力來實現,尤其是在核心零部件方面,打破技術壟斷是最為迫切的。
進口配件壟斷高端市場 實屬無奈
汽車零部件的“天價”罰單是目前我國反壟斷以來開出的最大罰單,日立、電裝、古河、住友等八家日本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不二越、精工、捷太格特、NTN等四家軸承生產企業,這幾家公司平時沒事兒就湊一起開會,商量一個價格出來,然后從中國市場以這個價格取得訂單,彼此之間沒有競爭,不用壓價。這配合簡直天衣無縫!日立公司和不二越公司帶著參加協商價格的員工和大量證據來到北京接受調查,于是這天價罰單就出爐了。
由于全球汽車制造商對日本的汽車零部件依賴度大,因此日本零部件在中國零部件市場中占有很大比重。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從日本進口額為95.8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27%。與此同時,日系零部件采用封閉的供應鏈模式,這些都為日本企業壟斷零部件價格創造了條件。
這樣的情形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也相差不多,眾所周知,中國工程機械零部件技術含量低,與國際先進產品相比,我國工程機械基礎零部件制造技術嚴重落后,無法進入關鍵零部件主流市場,對日系等零部件依賴度極大。“十二五”以及今后相當一段時間,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重點都將是解決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落后的問題。
目前,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常用配套發動機主要是康明斯、道依茨、鉑金斯、五十鈴、洋馬等外資品牌,國產發動機品牌主要為濰柴、上柴。高端產品、出口設備、大噸位設備以及挖掘機使用的配套發動機幾乎全部為國外品牌。中國目前20噸以上挖掘機所用的液壓件基本控制在日本川崎公司手中。這也恰恰說明,短時間內,我國還沒有辦法擺脫外資配套件企業控制,這也成為未來我國工程機械零部件產業的一個發展方向。
中國配套體系不規范與汽車“零整比”
零整比,這詞兒原來估計只能在課本里看到,最近卻成了網絡上的熱詞之一。汽車所有零件的價格一般都是整車價格的3倍,可奔馳就特別不一樣,一輛車的所有零件價格居然是整車的12倍!估計之前奔馳都沒注意到這條發財致富之路……
“零整比”的存在需要整機與零部件產業密切的配合,只有實現專一的配套才能保證零部件后市場的穩健發展,才能擴大企業在后市場的利潤。而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零部件后市場卻極不規范,配套件市場至今并沒有相對規范的市場制度。我國配套件市場要還原到健康發展的狀態,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多方努力團結合作的過程。
據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編輯了解,一臺工程機械設備后市場的潛力常常超過購買設備的費用。有數據顯示,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等成熟市場中,工程機械銷售收入與后市場營收的比例達64:100,而在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上,這一比例只有350:10。
國外工程機械品牌在產品設計階段就開始周密地策劃和設計自己的贏利模式,將后市場的運作納入到整個企業經營戰略當中。國外品牌通常選擇的是獨家經銷商,通過嚴格控制配件的采購和配送體系,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對原廠配件的有效控制,避免內部價格競爭,確保經銷商從后市場獲得豐厚利潤,從而大大提升其生存能力,同時保證客戶能享受到優質的服務。
自我救贖
培育民族品牌 發展自己的高端配套體系
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也明確規定,將著力提高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平和制造水平,并重點強調了三方面內容:一是增強工程機械產品動力配套性能,二是抓好工程機械液壓元件的產品開發和高精化、規模化制造,三是對專用傳動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進行系統性研究。
目前,我國配套件行業整體水平雖然有了顯著的提高,但和世界發達國家的同行業相比還相差甚遠。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勢必要打造自己獨特的民族品牌,推進發展自己的高水平配套件體系。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需要一個提供高水平產品的配套件市場,而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健全配套件市場規章制度,為配套件市場提供一個快速發展的健康空間。
同時,國外整機企業完善自我配套體系已經成為主流,國外工程機械巨頭卡特彼勒、小松、沃爾沃、斗山等品牌都擁有自己的發動機、液壓件等核心零部件產業,大大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眾所周知在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其零配件一直制約著整機行業的發展。現在,中國逐漸成為全球工程機械產銷量最大、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國家,這時也正是中國工程機械核心配套件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工程機械配件行業無疑背負了中國工程機械由制造大國轉型到制造強國的重大使命。
而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必須要加大行業整合力度,建立有效對接平臺,擴大發動機、液壓件零部件行業研發力度,扶持民族品牌發展。整機企業也要吸取國外品牌發展經驗,積極拓展產業鏈。據小編了解,工程機械等主機行業投資液壓的資金約占總投資額的50%,包括徐工、三一、中聯重科、柳工等一批工程機械知名企業紛紛開始投資或兼并重組液壓企業;三一、柳工等企業也已經開始著手發動機領域的發展與合作。
加速國際化進程 并購整合優質資源
自主創新是技術提升的重要手段,但在自主創新的同時,不能“閉門造車”,國際化可以使更多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尋找到更多、更好、更值得期待和可持續發展的市場,像俄羅斯、巴西、非洲等地區國家的新興建設市場,那里正處在工程建設的高潮期,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將獲得更廣闊的市場。
此外,“走出去”后,中國的工程機械企業可以充分參與到國際競爭中,這樣通過國際市場的倒逼來促使我國的工程機械巨頭走上轉型升級之路,尤其是繼續提升工程機械產品的科技含量。國外的很多尖端技術依然對中國封鎖,而中國企業通過借船出海,通過并購、控股,也可以將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通過海外并購不失為一條盡快獲得裝備制造尖端技術的途經。
徐工、中聯、三一是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內的“三巨頭”。近年來,三家企業在“海外擴張”方面動作頻頻,中聯重科收購意大利CIFA,柳工收購波蘭HSW,三一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徐工收購施維英等。雖然模式各有不同,但其最終指向都是通過合作整合優質資源,建立國際平臺,提升企業實力。以徐工為例,為攻破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難題,徐工在德國收購企業并建立了研發中心,在海外培養高端技術人才。
2025-04-09 10:28
2025-04-07 09:58
2025-04-07 09:58
2025-04-07 09:58
2025-04-07 09:34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
2025-04-02 14:24
2025-04-01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