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業正在洗牌。
今年10月,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推出14種工業互聯網應用產品,并宣布2014年公司開發的Predix新軟件平臺將向第三方用戶和軟件商開 放。距離GE首次拋出工業互聯網概念已過去一年多,而GE也早已憑借去年發布的10個工業互聯網產品,獲得2.9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訂單價值達4億美元。
這并不是GE一個人的狂歡。工業4.0、智能制造、無人工廠,這些新概念正在引爆制造業的下一場革命,現在,全球工業系統開始與大數據、傳感技術以及互聯網相融合,希望將人、機器、信息緊密聯系起來,鋪成一張巨大的網絡。
國內的制造業也嗅到了新工業時代的味道,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開始被從業者擺在案臺的顯眼位置。他們開始紛紛去經歷轉型的陣痛,注重互聯網、機器人在企業中的滲透。
然而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目前大多數企業更愿意將大量精力投放在銷售端,也就是運用電商平臺或其他互聯網手段進行銷售行為上,卻忽視了互聯網在生產制 造過程中的作用。雙11、電商大戰將B2C電商推向了繁榮的頂峰,B2C電商在人們慨嘆電商改變消費方式的唏噓之聲中迸發蓬勃的活力。可惜的是,繁榮背后 不容樂觀,這些駐扎在阿里巴巴或者其他電商平臺上的商家,其中不乏傳統制造業的網絡銷售終端,僅僅是將銷售終端搬到了網上,并沒有改變其傳統的生產制造方式。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雖然包裹在互聯網外衣之下,卻依然是運用傳統生產模式進行制造的傳統企業。
互聯網化應該貫穿從采購、生產到銷售整個制造鏈條的每一個環節。在鏈條中,相對于銷售端來說,互聯網化的供應鏈管理則顯得更為重要。眾所周知,企業很難在在銷售方提高1%的利潤,而在采購環節降低1%的成本則非常容易。對于企業來說,先進的、互聯網化的供應鏈管理已成為最先能在互聯網化進程中獲利的一環。
現在,一些大型制造企業搭建了公司內部的采購平臺,在平臺上發起采購信息,詢價比,進行二維碼收貨和付款。這種在線平臺采購方式解決了由來已久的熟人效應問題,做到了公開透明,但卻離互聯網化越來越遠。因為公司內部的封閉的管理平臺能做到的只是將管理流程化、便捷化、統一化,而非云端化、大數據化、互聯網化,獲得的數據僅僅是與本公司合作過的幾家合作伙伴。真正的互聯網化一定是與云、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結合,獲得的是海量數據,并要對大數據進行智 能分析,為客戶合理匹配、智能推薦。那么,真正的互聯網供應鏈管理,應該是一個云平臺。
2025-03-13 09:38
2025-03-13 09:35
2025-03-13 09:31
2025-03-13 09:27
2025-03-13 09:22
2025-03-13 09:21
2025-03-12 15:55
2025-03-12 10:49
2025-03-12 09:16
2025-03-12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