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些機械類公司在轉型升級方面也正在發力。以鄭煤機為例,公司此前主營煤礦機械,目前也在試圖通過定增實現向智能化轉型。公司11月發布公告,擬向包括郭現生、宋全啟在內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5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1.13億元,投資油氣田工程技術服務項目和工業機器人產業化(一期)工程項目。公司高管曾對記者公開表示,今后轉型的步伐仍將提速。
細分行業景氣度高企
值得注意的是,整體來看,以工程機械為代表的中國制造產業仍處于下行通道之中。以通用和專用設備制造業為例,公開數據顯示,在2014年前10月,同比增速較去年分別下降了9%和5%,不少業內人士仍判斷制造業投資增速將在2015年延續下滑趨勢,傳統中低端設備制造業擴張仍將減緩。
“但這并不代表整個產業中沒有機會。”中信證券相關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隨著國企改革成為業內企業的主基調,一方面將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效率,改善經營狀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以上市公司為平臺注入優質資產,提升地方資產的證券化率。”其判斷,隨著企業內部轉型升級和產業內部整合的提速,工程機械類上市公司有望實現業績和估值的“雙升”。
該分析師尤其指出工程機械領域三大細分子行業的景氣度有望發生超預期變化。首先,中國高鐵建設批復和投資額度不斷上調,且隨著“高鐵”外交的推進,從整車到核心零部件整個產業鏈的業績與新接訂單都有望超出預期;智能裝備機器人領域在2014年行業增速也出現提升,且國際互聯網巨頭在這個領域內投資不斷加碼,行業景氣度也有望井噴;此外,造船等相關工程機械產業內公司也存在國企改革資產整合的預期和軍工概念,“龍象共舞”特征有望延續。
以工業機器人為例,2014年下半年以來,傳統制造業上市公司向智能化方向拓展的步伐明顯提速,60余家上市公司通過投資或并購方式涉足自動化和智能化產業,且多數扎堆在系統集成環節。由業內專家分析說,雖然整體來看,外資巨頭短期技術優勢明顯,而本土企業更愿意在集成環節分羹,但中長期來看,隨著有能力解決核心零部件難題從而降低成本的企業有望率先實現量產化和進口替代,集成、本體、零部件企業有望依次“花開”。
2025-03-29 08:40
2025-03-23 08:32
2025-03-18 13:57
2025-03-13 09:20
2025-03-12 15:57
2025-03-11 11:17
2025-03-11 09:18
2025-03-08 11:38
2025-03-08 08:52
2025-03-07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