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能物流”?
“物流”的核心要素就是流程管理、信息管理和貨物管理。這使得“物流”管理的發展必然和電子技術、互聯網技術、軟件科技和機械制造水平的發展有著很高的正相關性。大供應鏈管理理念日趨成熟、勞動力成本預期提升、以及對于勞動力培訓要求變得更加復雜是推動智能化在物流領域應用的三個主要推手。總的來說,國外主要的西方發達國家,他們的“智能物流”是市場拉動型,而中國的“智能物流”是政策推動型。市場拉動性的“智能物流”一般來說技術儲備和技術應用比較匹配,整個“智能物流”的發展比較穩重,速度略緩,成本比較經濟。政策推動型的“智能物流”比較來說技術儲備和技術應用之間存在差異,“智能物流”的發展是跳躍性的,速度很快,但是資源使用上不夠經濟。
在2014年秋的上海CeMAT漢諾威國際物流展上,我代表永恒力中國的物流系統事業部闡述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中國的倉儲物流發展存在四個階段:機械化、立體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并且在今后很長的時間內,這四個階段會并存交錯發展。其實,我國的決策層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政府高層并沒有使用“工業4.0”這個熱詞來描述未來中國的制造業發展,而是提出了“中國制造業的2025”這個概念,其中避免盲目投資,使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目的不言而喻。
舉例說明,2014年德國的GDP是中國的34.8%,叉車的發貨量是中國的27.0%,電動倉儲叉車的發貨量是中國的120.8%。(見附表1-1、附表1-2)但是,德國VNA的銷售量卻是中國的4倍左右,而全自動堆垛機的銷售臺數(AS/RS)卻是和中國保持相近的數量,約為1500臺-2000臺/年。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德國制造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窄巷道方案,而不是盲目地實施全自動的堆垛機方案。市場的需求推動了技術的發展,在德國以永恒力公司為代表的叉車企業推出了VNA叉車的導航技術,使得傳統的VNA叉車可以在WMS的直接管理下實現自動存取貨物的功能。而中國雖然出現了眾多的堆垛機制造企業,但是受技術積累不足的局限,大家仍然處在降價競爭的狀態,市場還沒有做大,利潤空間已經被壓縮了。
附表1-1
附表1-2
永恒力心中的中國“智能物流”對于永恒力而言,中國的“智能物流”應該是適合中國市場發展水平的,經濟實用的,軟件、機器(尤其是叉車)和人高柔性地相互匹配運營的。在這個“智能物流”中WMS以及可以和軟件直接對接的叉車是實現系統匹配的關鍵。永恒力的物流系統事業部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做出了三個重要的戰略性決策:收購位于奧地利的ISA軟件公司(WMS/WCS)、流水線生產叉車式AGV(APM)、研發窄/寬巷道叉車的導航系統。
2025-06-21 11:09
2025-06-21 11:08
2025-06-21 11:07
2025-06-21 11:06
2025-06-21 11:04
2025-06-21 11:02
2025-06-21 11:01
2025-06-20 09:33
2025-06-20 09:32
2025-06-20 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