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經仔細盤點就會發現,目前的機器人產品只能完成物流環節的一部分替代人類操作的簡單、重復性勞動,其智能化程度還遠不及電影電視劇作品里設想的那樣。如今一些影視作品,也將許多領域機器人不通人性、傻缺一樣的特質調侃的不輕。傻強是電影《澳門風云2》里在四川組裝的進口機器人,一出口就是非標的四川口音,令人啼笑皆非;最要不得的是,他有點“缺心眼”,連OK也聽不懂,熱咖啡時能把客人也順帶烤得一臉黑。于是,影片中會計師責怪小馬哥“能不能弄好之后再生產”。
應用廣泛卻投資虛熱
雖然機器人有著眾多不足,企業還是看到其個中優勢,并有放大的趨勢。機器人在近兩年來開始流行,許多大型企業已開始應用。某知名生產商就曾宣稱大面積使用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理由是人工管理難度高,工人工作的強度大,遇到加班時有怠工和效率不高的問題。并且,在人員管理方面該企業曾多次發生治安案件,還屢次成為公眾的焦點。
但是,該企業在應用一部分機器人之后,新鮮感便蕩然無存,并逐漸暴露出一系列應用問題。比如,技術支持方面、工作效率方面。有消息稱,該企業自引進機器人后,便開始招聘機器人維護人員,管理者恐怕有一天機器人系統癱瘓給企業帶來損失。同時,員工對于機器人是否替代人一事,并不感到有壓力,因為機器人在某些操作方面,特別是對于超精密的電子產品生產方面并不在行,巨大的手臂能夠做的也許只有抓取、搬運、焊接之類的粗活。
既不能大批應用,也并無實質效率的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機器人應用需要與企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同步提升,更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企業大批量投入一定是有風險的。這與該企業領導曾聲稱的持巨資投入、“機器換人”比起來,顯然有些曲高和寡性。
在投資方面,有些企業認為機器人是最先進的就應該使用,有的認為不用機器人就不能實現智能化。這些觀點在企業物流系統升級轉型的當口,表現非常明顯。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物流與倉儲自動化事業部副總經理趙晨認為,有的用戶對機器人產品不了解,對其功能期望過高,甚至認為機器人無所不能。實際上,機器人需求巨大,主要體現在制造業方面,其所占據的比例最高。有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工業機器人應用中,汽車行業占到工業機器人總量的40%,國內應用最多的是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行業也是汽車制造業,并且這一占比達到了70%。
在新松物流與倉儲自動化事業部,許多與傳統物流自動化設備、立體庫等相關的市場,仍是其主攻方向。同樣,國內眾多自動化物流系統集成商的傳統設備集成項目仍是主導,即便應用機器人設備不在少數,也必須考慮企業的信息化系統情況,注重采用手工、半自動化、全自動化等方式結合的柔性解決方案。
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物流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市場部長陳傳軍表示,機器人應定義在碼垛、拆垛、裝箱、分揀等環節應用,也包括AGV應用在內。從行業上說,機器人應用最多的是冷鏈物流、特殊環境作業倉庫等,并不是所有的環節、所有的行業都需要和適用。不過,有些用戶確實有著盲目追求自動化系統,熱衷采用機器人的情況。
即便如此,記者注意到,一些原先從事相關自動化物流設備的廠商,仍將注意力轉移到研發和生產機器人上。在2015亞洲物流展期,有些展商就高調推出機器人產品。有的廠商就算沒推出機器人,仍心紅不已。有分析稱,國內機器人生產主要依靠進口組件,在開發機器人考驗市場調研和技術、經驗積累的前提下,大膽引進不顧技術支持和后續服務的作法,著實存在一定的風險。
2025-04-13 09:00
2025-04-09 10:28
2025-04-07 09:58
2025-04-07 09:58
2025-04-07 09:58
2025-04-07 09:34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
2025-04-02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