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1歲的石小磊從濰柴職業學院畢業進入原615廠。2012年,告別老廠區,來到濰柴西港新能源公司,成為了投料班的班長,負責整個公司的倉儲,并意外地成為了濰柴西港新能源員工中的“第一高度”。
“第一高度”最開始指的是石小磊一米九二的身高優勢。但是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個大男生的叉車技術也是無人能敵,堪稱單位第一。石小磊連續多年在西港新能源公司的叉車比武中獲得第一名,甚至有人戲言,只有他打盹的時候,才可能被超越。
身高的優勢,讓很多人見到石小磊都會問:“你打籃球特別厲害吧?”而石小磊卻覺得他出眾的身高就是為了開叉車的。“視野開拓,別人看不到的,我能看到,所以能預判前方情況,自然也就開得平穩快速。”不過,在和石小磊共事了十多年的同事朱運壘看來,這只是玩笑話兒。朱運壘同樣多次參加叉車比武,但是每次都是敗下陣來。“石小磊叉車開得好,主要原因還是他練得多,認真、較真,能沉得住氣。”
不論是之前的成套車間,還是在現在的投料班,叉車是石小磊工作上不可缺少的伙伴。運送機器、投放物料,每一樣工作都離不開叉車。“叉車開起來要穩準狠。叉車開得好,工作效率就會提高很多。”如果安排得當,石小磊甚至能用半天的時間完成別人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
雖然叉車技術無人能敵,但在班組員工那里,稱呼石小磊為“第一高度”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是西港新能源最受歡迎的班組長之一。
一線員工的水平參差不齊,有的人信奉“嚴師出高徒”:管不住就亂了。但是在投料班,石小磊從來沒有刻意的去“管”大家。“這里不行”“那里不好”“你再不努力就拖班組后腿了”類似這樣的話,石小磊從來沒有說過。出人意料的是,投料班卻是西港新能源工作效率最高、最團結的團隊之一。出現臨時性生產任務,不需要任何話語,大家都會主動加班,沒有任何怨言。
一個班組長干得好不好,同事的口碑最能體現。綜合管理員張換換跟一線班組長接觸較多,她對石小磊贊不絕口:“大家都親切地稱呼石小磊‘大哥大’,他就像一個大哥一樣。有人結婚,家里人生病……不論身邊的同事誰遇到困難,石小磊總是盡最大的所能幫助大家。”石小磊是一個外形粗獷的漢子,卻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暖男。班組員工更是喜歡和他在一起:“平時和他開開玩笑,遇到難事,也喜歡和他一起并肩作戰,有干勁!”
很難有人能夠想象,這個班組在兩年前還是西港新能源公司最亂、最差的班組之一。物料擺放混亂、投料效率差,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一個齊心協力、干勁十足的團隊出現了,物料投放也大變模樣。
物料投放,在很多人看起來,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但真正走進一線便會發現,保證物料投放的準確及時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濰柴西港新能源公司的氣體機非常受客車用戶的歡迎,經常有臨時性的加單。今天提需求,明天就要貨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而此時便考驗石小磊的應對能力了。石小磊的腦子便是一臺計算機,本體機有多少臺?飛輪殼有多少件?今天哪一條線的物料緊張?石小磊一扒拉便能說個差不離。腦子里有賬,心里就不慌。遇到緊急事件,石小磊總是在大家的不知所措中將一切布置得有條不紊。
今年8月份,宇通客車一批客車訂單突然需要提前發貨。生產計劃已經排滿,光是本體機和零部件的緊急調配就需要近十個部門的配合。接到任務的那一刻,大家都眉頭緊皺:要是滿足了這一訂單需求,其他生產計劃全要被打亂!可是市場大過天,客戶的需求一刻也不能耽誤。正當大家不知所措的時候,石小磊已經開始跟相關單位聯系調配件了。他像一個大總管一般,將輕重緩急不同級別的生產任務重新調序,一切依舊有條不紊。訂單順利交付,大家對石小磊敬佩不已。
在繁雜的工作面前,石小磊和他的班組成員卻每天都干得很開心。班組成員說,這個崗位千金不換,因為在這里有干勁。而石小磊卻說,跟這幫兄弟在一起的時間比家人還多,如今大家都講究幸福指數,希望我們這個團隊能夠創造公司幸福指數的“第一高度”。
2025-03-13 09:20
2025-03-12 15:57
2025-03-11 11:17
2025-03-11 09:18
2025-03-08 11:38
2025-03-08 08:52
2025-03-07 10:19
2025-03-07 09:29
2025-03-06 14:03
2025-03-03 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