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一些什么東西?
DeepDrive研究人員需要處理的問題類型很多,它有點類似于科幻小說的索引頁:視覺系統定制半導體、軟件如何預測行人的行為、特殊地形中可以駕駛汽車的AI、讓汽車向人類司機學習的技術。他們還投資開發了Caffe項目,這是一個程序框架,由伯克利的研究人員開發,撰寫AI代碼是很枯燥的工作,Caffe項目可以削減工作量。
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前谷歌員工安德魯·摩爾(Andrew Moore)認為,大學研究項目開始對AI、機器人產生新的興趣,DeepDrive正是這種興趣的象征之一。摩爾還說:“現在的形勢已經改變,大學著手研究的東西馬上就可以應用于產業。”
過去,大學研究一般要適應特定產業或特定問題。AI技術的研究可不是這樣的,它之所以讓人興奮,正是因為技術可以很快很容易就應用到新的領域。“現在是真正的大爆發時代。”摩爾說。每隔幾個月,谷歌和Facebook就會定期公布研究報告,之前幾年才公布一次。2014年,Uber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合作開發無人駕駛汽車,到了2015年時它已經從實驗室聘請研究人員。
最近一段時間,汽車公司向AI投入了許多的金錢和資源。6月時,福特將研發實驗室的自動駕駛汽車研發部門轉移到工程運營部門,因為公司準備將AI嵌入到更多的福特汽車中。9月,豐田聘請了美國軍隊頂尖機器人工程師吉爾·普拉特(Gill Pratt),公司還投資10億美元開發更智能的汽車。在2月的日內瓦車展上,大眾高調談論無人駕駛汽車投資計劃。
敵人、朋友和谷歌
汽車制造商擔心一旦硅谷掌握了AI競賽,它們就只能靠邊站,最終淪為“金屬”合同制造商,汽車制造商肯定不愿意接受這樣的命運。和之前的氫燃料電池研發一樣,原本水火不容的企業們再次抱團競爭了。
“誰是合作伙伴?誰又是敵人?現在你必須換個看法了。”Gartner分析師科斯洛斯基說,“在未來的日子里,亦友亦敵的概念將在汽車產業流行開來。”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汽車企業有機會從谷歌身上奪走一部分營銷光環,作為第一家開發、展示無人駕駛汽車的公司,谷歌贏得了媒體無數的青睞。谷歌的成功讓汽車企業很尷尬,多年來,它們一直在開發自動駕駛或者司機輔助技術(比如巡航控制),但是這些技術只能停留在實驗室里,沒有真正走向大眾用戶。2007年時,有一個團隊贏得了政府發起的自動駕駛挑戰賽,這個團隊的幕后支持者包括了通用汽車、Caterpillar和Continental。可惜的是該項目的主管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現在已經加入了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團隊。
“在提升無人駕駛汽車開發能力、公開談論自己在所作所為時,谷歌做了許多的工作。”伯克利先進運輸技術(Advance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加州項目主管湯姆·韋斯特(Tom West)說,“我覺得汽車商也做了許多工作,只是它們是暗中進行的。”
2025-04-30 14:28
2025-04-30 14:22
2025-04-30 14:20
2025-04-30 14:03
2025-04-30 09:55
2025-04-30 09:54
2025-04-30 09:52
2025-04-30 09:51
2025-04-30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