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更迭的大潮,從未有一刻停止。踏浪逐新,方得始終。
作為2016年經濟領域諸項改革的重中之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兩會”期間的高頻詞。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說,早在幾年前,天能集團已自覺自發地啟動了“企業版”供給側改革,即以“補短板”思維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提供有效需求,實現有效供給。
“天能集團過去以鉛蓄電池為主,現在則加大了鋰電池、微型汽車電池、資源回收利用等業務,”張天任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在舊動能降本增效的基礎上,培育企業新動能,著力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
盡管2015年電池價格總體下降,天能集團利潤卻逆勢上揚。天能動力201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75.3億元,同比增長14.5%,凈利潤同比增長476.5%至2.69億元,“企業版”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
鋰電提擋加速
在鉛酸動力電池領域,天能集團早已坐上“頭把交椅”。2014年,天能集團鉛酸動力電池的自有產能為1.2億只,市場占有率達35%。
雖然是中國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商,鋰電池卻被認為是天能集團的“短板”。“2016年天能集團的首要任務,就是借國家大力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勢",加大對鋰電的投入力度,做大規模,做強實力。”此前,張天任在公司高層會議上下達了如是“軍令狀”。
轉向鋰電池的天能集團,搭上了鋰電市場高速發展的快車。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預計,2016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將達到12.8Gwh,未來三年內預計復合年增長率將高達72.3%。據張天任介紹,目前天能集團擁有1.25GWH鋰電產能,在2015年前6個月,鋰電板塊營收同比大增120.6%,完成約1.89億元人民幣。分析人士普遍認為,2015年全年增幅應該更為樂觀。
但盡管如此,天能集團面臨的競爭非常激烈。2015年,全球排名第一的動力鋰電池供應商松下在華投資建廠,加上此前鋰電池巨頭LG化學與三星SDI在華工廠的前后竣工,國內鋰電池市場的廝殺與惡戰難免。
“天能集團在鋰電業務的競爭優勢首先體現在小型動力電池領域領軍企業的積累,借助過去動力電池生產商的龍頭地位,天能集團可以迅速鋪開鋰電市場,建立完善的服務網絡。”張天任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而隨著天能集團旗下鋰電池業務分拆上市的加速,天能集團鋰電業務未來有望獲得跳躍式發展。據了解,天能集團鋰電業務預計3月底完成股改,未來計劃登陸新三板,目前該計劃已得到港交所的核準。張天任則向記者透露,新三板并非終點,“最終目標是登陸A股市場。”
發力微型汽車電池
一個新的電池市場正在蓄勢。
“微型電動汽車可能是下一個千億級市場。”張天任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微型電動車保有量為97萬輛,產銷量約為60萬輛,增速為50%。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發展為509萬輛。
之所以得以迅猛發展,與市場需求不無相關。“在許多三四線城市和城鄉交接處,微型電動車已悄然興起,消費群體主要包括上班族、退休人員、商販、村民等,主要用于上下班、接送小孩、上街買菜、進城辦事等小范圍活動。”張天任介紹道。
由此,微型電動汽車電池也構成天能集團另一大新興業務。2015年上半年,天能動力在微型電動汽車電池領域實現營收5.59億元,同比增長88%,市場占有率達55%。
然而,盡管發展勢頭迅猛,目前我國微型電動汽車仍無全國性標準。就此,在本次全國“兩會”召開之際,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張天任,提交了制定“國民車”推廣計劃方面的建議。在他看來,建立微型電動車技術標準體系、將微型電動車納入我國道路交通規劃并進行規范管理、鼓勵多種電池路線路線兼容發展等,將對微型電動汽車做大做強具有重大作用。
此外,在已有的鉛蓄電池領域,天能集團亦早已布局回收舊電池。
2009年,天能集團投資18億元興建了浙江吳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廢舊鉛酸電池年處理量達15萬噸。2015年,天能鉛蓄電池回收二期項目河南濮陽回收基地建成投產,年處理量達10萬噸。除去引進全濕法新技術之外,天能集團還自主研發純氧助燃、精煉保銻、廢煙氣處理等廢鉛酸電池封閉式環保化回收處理技術,回收率可達99.9%。
2025-04-17 09:16
2025-04-14 14:40
2025-04-08 10:46
2025-03-27 09:39
2025-03-20 09:43
2025-03-19 10:14
2025-03-17 08:41
2025-03-07 09:20
2025-03-05 09:45
2025-03-04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