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近日與全球第一大內河港德國杜伊斯堡港正式“聯姻”。雙方將參與組建注冊資本2億元的新疆國際陸港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承擔新疆國際陸港企業化運營。而兩港的合作也將使新疆國際陸港融入歐洲的物流體系中,帶動中歐貿易再上一個層級。
新疆國際陸港“橫空出世”
近日,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與杜伊斯堡港務集團在合作備忘錄上約定,今年上半年將開通杜伊斯堡港和新疆國際陸港之間的固定班列,每周一列;兩港間將建立穩定的常態化的鐵路連接,為貫穿中國和歐洲的亞歐鐵路集裝箱運輸服務。
據了解,未來的新疆國際陸港區將以鐵路、公路、航空等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優勢條件為依托,通過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運營模式創新、國際物流市場培育,來提升物流運作和供應鏈管理水平,構筑輻射亞歐大陸的國際物流服務體系。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管委會主任、區長陳鋼說,新疆國際陸港鐵路的運能近期規劃是2000萬噸,遠期要達到5000萬噸。杜伊斯堡港在多式聯運樞紐開發和內陸口岸倉儲設施建設方面是公認的專家,在鐵路場站、公路樞紐、倉儲運輸等領域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雙方合作潛力巨大。
杜伊斯堡港務集團董事會主席埃里希·斯塔克(Erich Staake)表示,新疆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貿易路線,杜伊斯堡港希望能夠在貿易、物流等方面與新疆開展廣泛合作,建立兩港間穩定常態化的鐵路連接,使得兩港可作為配送中心為貫穿中國和歐洲的亞歐鐵路集裝箱運輸服務。
蓄勢待發的新疆國際陸港區
據陳鋼介紹,新疆國際陸港區的功能定位有三。
一是東西雙向開放的國際自由貿易陸路港:按照自由貿易港的基礎設施和體制機制進行高端謀劃,創新適合內陸地區發展自由貿易的軟硬件環境,通過東西雙向貿易帶動和陸港物流環境支撐,打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核心樞紐節點,實現烏魯木齊乃至新疆通過陸路對外開放的突破。
二是"一帶一路"通道的物流產業組織中心:依托聯運暢通、輻射能力強的公路和鐵路的物流資源,帶動周邊物流產業以及物流環境,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產業集群培育,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同時重點發展向中亞、西亞、南亞、歐洲市場的外向型產業,成為"一帶一路"通道的物流和相關產業的組織中心。
三是互聯網背景下的智慧產業服務平臺:利用烏魯木齊優勢的大數據、云計算等軟件信息產業資源,通過互聯網促進商貿物流產業提檔升級、對制造業決策做支持,通過線上資源的快速響應,有效聯通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體系,構建亞歐智慧物流平臺、智慧產業服務平臺,推進智慧產業集聚發展。
根據這一定位,到2017年,新疆國際陸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基本完成,以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為核心的烏魯木齊國際鐵路口岸建成運營并成效初顯;各片區重點項目建設和主導產業引進將初步完成。
強強合作前景可期
杜伊斯堡港是全球最大的內河港口和歐洲重要交通物流樞紐,年貨物吞吐量約1億噸,集裝箱年吞吐能力可達340萬標箱,是中歐班列在歐洲的重要站點和貨物集結地。
而以烏魯木齊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烏魯木齊鐵路貨運口岸(開放)和中歐班列新疆集結中心三大項目為依托建設的新疆國際陸港,將形成東西雙向開放的國際自由貿易陸路港,成為"一帶一路"通道的物流產業組織中心。
可以說,杜伊斯堡港與新疆國際陸港的合作將為促進中德、中歐合作發展發揮巨大作用,為新疆融入歐洲經濟體系起到關鍵性作用。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物流產業發展促進辦公室主任劉少華說,烏魯木齊是中國貨物走西線的最后一站,也是歐洲進境中國的第一站。目前中國多個城市開通了經新疆抵達歐洲的貨運班列。為避免運力嚴重浪費,新疆正在積極推進建設中國西行國際貨運班列新疆集結中心。
他對商戶們普遍關注的“性價比”算了一筆賬:相比其他運輸方式,中歐班列(烏魯木齊-杜伊斯堡)效率高、費用合理。同樣標箱的貨物從烏魯木齊運至歐洲,空運需要5至7天,費用大約為6.5萬美元;海運需要45天,費用最低3000至3500美元,而中歐班列(烏魯木齊-杜伊斯堡)的運輸成本約是空運的1/14,運輸時間約是海運的1/3。綜合來看,鐵路運輸可以大大降低出口成本。以前,從新疆運一趟貨物到德國至少需要45天時間,今年上半年,可能只需要12天時間就能運到德國,7天就能到俄羅斯。
2022-09-23 10:56
2022-09-23 08:51
2022-09-22 11:13
2022-09-08 10:06
2021-12-15 10:50
2021-12-15 10:41
2021-10-20 09:38
2021-09-29 17:19
2021-09-26 20:25
2021-09-08 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