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2016中國(廣東)智能制造高峰會在廣州舉行。會議以“粵智造悅未來”為主題,由廣東省信息消費協會、廣東省工信兩化融合發展中心、華南智能制造百人會等聯合主辦。來自工信部、省、市相關部門代表及全省各地的信息化領域專家學者、制造業企業代表等600余人出席了峰會。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北京大學教授楊學山,《中國制造2025》主執筆人、中國工程院制造業辦公室教授屈賢明,工信部華信研究院院長劉九如等專家同華為、西門子等代表企業共同為廣東制造業如何從“制造”邁向“智造”出謀劃策。
數據顯示,作為中國制造業大省和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廣東2014年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以單獨經濟體計算,排名位列世界第5位。與會專家表示,廣東制造業在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和品牌、產業結構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在新常態下,廣東經濟在勞動力成本上漲、土地和環境約束日益加劇的情況下,由“制造”轉向“智造”迫在眉睫。
“廣東制造已經到了非轉不可的地步,利用信息技術去改造制造業,實現制造過程和產品本身的智能化數字化,為我省乃至中國的轉型升級提供了良好機遇。”廣東工業大學校長、廣東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委員陳新表示,要廣泛動員企業家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制造過程和產品的各領域各環節,共同實現智能制造。
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完成增加值3208.27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裝備制造業完成值2613.83億元,增長10.9%,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
談及廣東省智能制造發展情況,廣東省信息消費協會顧問袁國清表示,廣東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產業發展突出。
同時,工業機器人產業起步喜人。目前廣州、佛山等地已聚集有廣州數控、粵研機電、利迅達、嘉騰等一批工業機器人研發、生產和集成應用企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國家工信部公布46家全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中,廣東有5家企業入選。
“制造業要提高企業競爭力,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縮短進入市場的時間、增強靈活性(柔性生產)、提高質量和效率。”西門子數字化工廠集團高級顧問周克虎指出,“華南企業非常務實,應當發揮這種優勢和特色,實現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
對此,工信部華信研究院院長劉九如認為,作為制造業重鎮,廣東能否延續過去30年的發展成果,繼續搶占先機,智能制造將是產業創新的“引爆點”。
專家訪談
《中國制造2025》主執筆人、中國工程院制造業辦公室教授屈賢明:
希望廣東“智造”闖出適合國情的成功之路“廣東是制造業的高地,同時信息產業非常發達,具備兩化融合(指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的深度結合)的很好的基礎,因此也一直走在前列。廣東發展智能制造條件得天獨厚,既有迫切需求,也有產業和技術支撐。”
《中國制造2025》主執筆人、中國工程院制造業辦公室教授屈賢明在接受南方日報獨家專訪時表示,“期望廣東在智能制造走在前面、占領高點,就像改革開放一樣闖出一條成功的適合我們國情的道路”。
智能化令廣東創新如虎添翼“發展智能制造任重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屈賢明說,“中國的策略是:不照搬德國、美國、日本的做法,制定符合本國情況的發展戰略。”
“特別是珠三角,信息化很發達,企業和政府對于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的熱情很高。”他說,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及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的發展勢不可當,也令廣東推進創新驅動如虎添翼。
建立行業數字化“母工廠”
“今年7月,工信部、廣東省和中國工程院計劃在東莞就智能制造召開現場會。選擇廣東,是因為全國范圍內,這里的企業研發和采用國產設備的程度和水平是最高的。”
屈賢明指出,中國要發展智能制造,必須要用自主化的中國設備裝備中國的數字化工廠,不能外國的機器上崗,中國工人下崗。
“要建立主要行業的數字化‘母工廠’,作為系統集成的載體,各種設備在這里集成,很多技術在這里實現創新和持續改進。”
鼓勵企業培訓智能制造人才“廣東要加快利用自己信息產業的優勢,在紡織、家具、玩具、家電等傳統優勢制造業上,先實現智能化。”他建議,廣東接下來發展智能制造,一是向著智能制造對現有企業進行改造;另一方面,還要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提供智能制造技術、智能裝備和解決方案,形成智能裝備產業。
他強調,要加快推動智能制造人才培訓。“現在全國有幾十所大學有智能制造專業,但是培養一個本科生要4年。要從在職人員中去培養。”他表示,要鼓勵支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開展智能制造人才培訓;鼓勵國產裝備制造商與院校開展共建智能制造實驗室建設。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北京大學教授楊學山:
廣東經濟整體向好與智能制造有必然聯系“廣東克服金融危機以來面臨的困難,逐漸進入一個比較好的增長階段,這跟加快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兩化融合有著必然聯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北京大學教授楊學山認為,廣東在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企業、兩化融合等一系列相關工作中,都得到了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將企業發展需求、落實國家戰略部署緊緊結合在一起。
粵信息化始終處于全國前列“廣東的信息化水平整體長期處于全國前列,廣東信息消費、信息產業、信息基礎設施等在近二三十年來始終保持在第一方陣。”
“廣東經濟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快速增長到金融危機前后面臨困難,從去年下半年甚至更早一些時候開始,廣東制造業和整體經濟又開始出現明顯向好勢頭,增長速度比全國平均增速高出一定比例,說明廣東省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能夠把握住本質,從政府到企業結合自己實際情況作出努力,并取得了實際效果。”他說。
企業務實是廣東真正優勢“企業家注重實效,是廣東經濟發展最主要的特點。在走向智能制造的過程中,企業務實這個基本點十分重要。”
他強調,要從提高生產率、產品符合實際需求、積極應對市場競爭等方面,一步步務實地朝著智能化方向走。智能化過程中真正的決定因素是一個個企業,企業務實是廣東真正的優勢所在。
智能制造直接影響國家實力
關于智能制造未來發展,楊學山表示,有3個因素支撐著制造業走向智能制造這個新的歷史階段——技術進步帶來生產力的發展、需求的提高和市場競爭動力。
他認為,從歷史的角度看,智能制造是和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并列的制造業的重大變革,而且變革的深度和廣度要比前面的三次還要深刻,還要廣泛。
“比如,不能將智能制造簡單等同于自動化,而是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在全過程中讓各種不同信息更好發揮作用,以此提高勞動生產率,滿足需求,提高質量,提升企業行業的競爭力。”
同時他補充道,從全局看,這一次的變革不僅從局部影響制造業本身,而且整體上改變了供給需求和供需關系。從戰略的角度看,這次變革是戰略的,不是戰術的。“也就是說,它會影響企業的生死存亡,給產業發展和國家實力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上升、保持還是下降帶來根本影響。”
“因此,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不是愿不愿意而是必須適應。”楊學山說。
2023-10-07 10:40
2023-10-07 10:37
2023-10-07 10:26
2023-10-07 10:26
2023-10-07 10:24
2023-10-07 10:20
2023-10-07 10:16
2023-10-07 10:13
2023-10-07 10:11
2023-10-07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