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場二十周年的交接儀式上,湯魯飛和父親對視一分鐘,兩人眼眶都濕潤了,“小時候經常問媽媽,為什么不能一家人一起坐著吃飯。現在明白了,工作這幾年來和父親的交流遠遠超過了之前二十多年。”接過大旗,他始終不忘父親的叮囑,要承擔社會責任,為員工實現夢想,更要在行業中樹立典范,帶領公司團隊走向新的輝煌。
“讀書的時候和普通大學生一樣,沒想過要接手企業,現在回過頭看這一段走過的路,發現自己真的成長很多。”湯魯飛今年27歲,去年正式從父親手里接過這家年產值3億元的物流公司,身上的擔子不輕,“對我父親來說,這家企業是他另一個兒子,我做的每項決定都必須正確。”
在一線搬運崗位中思考核心
在無人問津的辦公室里“做文章”
湯魯飛個子高高的,一身正裝,也依然透著大男孩的陽光勁兒,非常健談。
他從小看著家里創業,父親有時要自己開車全國各地跑,一年也碰不到幾次,“最早的時候公司是開在南空大院里,后來搬到了紹興路上,杭州城市不斷擴建,搬遷之路就一直沒停下來,先是到沈半路,再來到轉塘凌家橋,最終到了現在的雙浦。”他說,那時還沒有“物流”這個詞,都是統稱貨運代理公司,凡是有單子要運送什么貨都接,沒有現在這么細分市場,而且一出車再遠也去。
說來也運氣,公司恰好遇到快遞物流發展的大機遇,慢慢向快銷類產品轉型,業務逐漸穩定了。
“那年我大學畢業,正好遇到物流行業的夏季高峰期,人手不夠,我也覺得好玩就幫著一線搬運工干活。”湯魯飛吃了不少苦,但如今說起來倒是很自豪,“因為在建德的基地是個中轉站,早上五六點就起來干活,然后要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兩點,有些貨品到這里時可能有些散了,就要重新打包,全人力手工,白天在大太陽底下曬著,人黑黢黢的。”
但也正是這一個月的經歷,讓他感受到公司一線員工的辛苦,“即使中高層有人變動,這些基層員工不能走,他們才是物流產業中做最實在事的核心。”當然,他還有另一層感悟,做搬運工也不簡單,要計算搬了多少箱貨,怎么樣操作更有效率。他一邊做苦力一邊思考著如何做改變。
轉眼過了高峰期,湯魯飛在公司轉悠看看還能干點什么,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估計對于“什么是物流”都還不太理解,公司里的老員工們也沒有對他寄予多大期望,“所以我就挑點沒人干的事干,比如辦公室里那些瑣碎的雜事。”他說得輕描淡寫,但其實這些瑣碎的事里頭大有文章。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
2025-04-16 09:03
2025-04-15 09:28
2025-04-13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