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這一組照片是我在每天下午離開展館時隨手拍攝的,我發現凡是日本參展商,不論大小,在每天展會結束后,都要開全體參展人員的總結會議,對當天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方法,并對員工進行訓導,激勵,鼓舞士氣,通過這件小事,就可以看到日本人的敬業精神,認認真真做事,一絲不茍,正是這樣的工匠精神,把日本這樣一個資源匱乏的彈丸海島打造成領先于世界的經濟強國。反思我們中國的叉車企業,與日本公司進行比較分析,由于我們在人員素質和管理上的存在巨大差距,以及在基礎研究上的浮躁,嚴重制約叉車企業的發展。雖然中國的叉車市場近幾年來,增長較快,企業也開發了一些新產品,但是,總體而言,檔次還較低,在國際上屬于價低質次的產品,而日本的產品為何質量好呢?我認為日本人制造產品的出發點和中國制造業的出發點有著本質的不同;中國的制造業,是奔著錢去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為了錢;而日本的制造業,是奔著質量、名譽去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質量和日本制造的集體榮譽。由此可見兩國制造業的高下立判:中國人是為錢做制造業,用腦,用謀;日本人是為名譽做制造業,用心,用人品。即使是像螺絲這樣簡單的產品,在中國,大的企業是不屑去做的,因為利潤太薄;而做螺絲的中小企業,為了有利可圖,只能一再壓縮生產成本,甚至不惜偷工減料,這樣怎么可能做出好產品?而日本人對一枚小小的螺絲釘卻一絲不茍,絕對保質保量,因為這是榮譽的象征,是他們的良好習慣,也關系到企業的榮譽和員工的人品。員工只要能做出精良的產品,在日本就受到贊譽,但在中國,員工只有給老板帶來效益,才是好員工,才會受到重用。中國的制造業過于功利和浮躁,貪多求快,不夠嚴謹和莊重——他們把產品僅僅當作物化的東西,對產品不夠尊重,也無法專注;他們靜不下心來仔細端詳產品,精心打磨產品,沒有辦法在產品中融入自己的專業精神、人品和對產品質量的執著追求;目光短淺,游移不定,被錢牽著走,追逐利潤豐厚的產業,一窩蜂地投機——房地產利潤豐厚,就去做房地產,炒期貨不錯,就炒期貨;以金錢作為刺激物和目標物,也不可能培養出一大批執著于質量和名譽的技工。與此相反,日本人做一件產品,能靜下心來專注地做到極致,只是因為他們的刺激物和目標物是產品質量、個人名譽和日本制造業的聲譽。中國制造為了利潤,可以犧牲產品質量;日本制造為了質量,可以犧牲利潤。中國企業缺乏整體質量觀,為了自身的利益,經常窩里斗,互相壓價,不惜犧牲產品質量;外界對于中國制造業的干擾比較多,甚至國家也沒有對于制造業升級的規劃;我想,中國的制造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根本的出路在于必須改變功利第一的現狀,而專注于質量和聲譽;如果一切都是為了錢,那么中國的制造業就算再趕一萬年,也追不上日本制造業。現在,我們國內的企業都在提倡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然而我必須指出的是,所有的升級和創新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礎上,只有我們的企業具有了敬業的人,做事認真的人,一批真正有工匠精神的人,中國的制造業才有未來。
【相關專題】
2025-06-01 18:37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
2025-05-18 16:04
2025-05-17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