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規模生產的機械類制造企業中,加工1噸產品平均搬運量高達60噸次以上,從事搬運貯存的工作人員比例占全部工人的15%到20%,在物流環節,它的增值活動僅占生產和經營活動總和的5%左右。”在10月22日舉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智能物流與機器人應用論壇上,廣州遠能物流自動化設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翟長松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認為,傳統物流方式使企業耗費了大量等待時間,這成為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攔路虎”。
目前,我國物流運輸行業正積極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智能化的技術手段和設備不斷推進傳統模式的升級優化,如何讓物流多一點“智慧”,成為與會嘉賓們關注的焦點。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丁俊發表示,智能物流應當放在城市發展的優先位置,城市的生產建設與居民生活都離不開物流。由于物流市場不規范,物流運作不集約,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造成交通擁堵和生活質量的下降。
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帶來物流業務量大幅攀升,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不斷消失、土地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漲,具備搬運、碼垛、分揀等功能的智能物流機器人在規范倉儲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等方面的優勢日漸突出,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青睞。
“截至今年6月份,京東的庫房面積已達520萬平方米,負責倉儲和配送的人員超過10萬人,而且還在以成倍的速度增長,傳統依靠人力工作的物流方式已經無以為繼。”中國電子商務物流企業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京東“亞洲一號”項目總監王銀學說。
機器人技術在智能物流領域的應用正逐漸普及,先有阿里巴巴菜鳥ET物流實驗室研發的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誕生,后有京東自主研發的中國首輛無人快遞配送車進入道路測試階段,同時京東的自動分揀機運作已步入常態,“一套自動化設備就能省下300多人的勞動力成本,智能物流也使得企業運輸能耗更低、運行更加準確”。
作為先進制造業的支撐技術和信息化社會的新興產業,智能機器人還將成為倉儲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唯品會高級副總裁唐倚智認為,“通過決策系統發布工作任務,依靠智能化設備完成工作,倉儲中簡單重復的勞動完全可以由機器人代替,并通過自動化設備與機器人技術的不斷完善,實現一體式物流倉儲管理”。
不只是工廠車間,機器人也讓智能物流進入農村。迅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章磊介紹,不久前中國郵政聯手迅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通試運行一條從浙江安吉縣杭垓鎮到七管村的郵路。七管村地處較為偏遠的山區,這條路段平日郵件量雖不大,但單次郵車送貨的成本卻很高,從鎮上開車過去單程需要半個多小時,若采用無人機完成全長10.5公里的載貨飛行,只需要不到15分鐘。
“一開始單純通過GPS定位,無人機并不能清楚地找準門牌,其視角由天入地,需要考慮強光照射、陰天等多種天氣情況,經過反復試驗和視覺定位調整,才能自主尋找適合著陸的安全區域完成配送。”說起產品研發的難點,章磊仍記憶猶新。
如今,這款擁有胖機身的無人機物流產品能夠滿足大重量載荷的要求,并搭配電源管理系統,提升能源效率,突破空間阻隔,給人們帶去便利。“人類社會百公里內的航空運輸經濟和社會價值很大,通過智能技術手段,我們能夠開拓的潛力非常巨大。”章磊說。
2025-01-08 10:04
2025-01-08 10:00
2025-01-08 09:58
2025-01-07 09:38
2025-01-06 09:04
2025-01-06 08:59
2025-01-01 20:12
2025-01-01 20:07
2024-12-29 08:55
2024-12-29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