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貨品管理精細度是指:對不同的(庫存)貨品,根據業務要求,需要分別采用批量管理(SKU管理)、批次管理、單個商品管理(唯一碼管理)。
倉儲貨品管理精細度的設定及實現方式涉及貨品庫存信息精細度的劃分、庫房的庫位管理規則、及出入庫操作流程設置。
庫存信息精細度的設定是根據業務管理的實際需要以及運營成本的考慮。為實現精細度的操作要求,還需要設定與之匹配的庫位管理方式和庫房操作流程以及系統配置。
庫位管理方式的選擇由倉儲運營效率(庫內管理)和庫存信息精細度(業務因素)所共同決定。
確定庫存信息精細度時需要考慮的內容包括:
精細度要求:貨品流轉最小單位的信息可追溯性(消費者或供貨廠商)。
前端銷售要求:按SKU、按(SKU+批次)、按(SKU+唯一碼)
財務核算:庫存貨品成本核算的精細度(每批貨品成本不同;不同供應商供貨價格不同)
供應鏈管理:按不同供應商統計采購數量、反饋貨品質量、價保政策,退換貨要求。
確定庫位管理方式時需要考慮的內容包括:
庫房庫位管理:按貨主->按品牌->按類目->按SKU->按批次(與公司的業務形態有關)
庫位設置規則:單一庫位對應多品牌、或多品類、或多SKU、或多批次;單一庫位對應單一品牌、或單一品類、或單一SKU、或單一批次;或多種組合。(與經營的品類有關)
庫位編碼規則:庫位號的生成規則(建議):(庫區號)+通道號+貨架排號+貨架層高+貨位號。
(這個建議是從庫房可視化管理和降低操作人員學習(記憶)成本角度考慮設計的。庫位號的規則基本符合人們日常生活常識。通道號類似于街道名;貨架排號類似于樓號;貨架層高類似于樓層;貨位號類似于門牌號。系統應實現庫位編碼的修改,擴充,合并等功能。原則上應使系統中的庫位編碼與庫房物理庫位的設置保持一致。)
確定出入庫操作流程時需要考慮的內容包括:
倉庫運營成本:系統操作界面的轉換、庫存盤點操作、貨架利用率及揀貨路徑。
發貨速度:揀貨方式、揀貨庫位指引、揀貨路徑優化。
人員管理:操作人員培訓、操作方式轉換的學習成本。
上述三者的相互關系和影響的闡述:
如果庫存精細度要求是唯一碼管理,需要精準的揀貨指引,完成訂單的準確率要求100%,那就需要最精細的庫位設置和唯一碼級別的出庫校驗,由此一般會降低貨架利用率和延長的出庫時間。
如果多SKU同庫位,揀貨庫位指引的精確度會降低,由此一般會增加揀貨時間等等。因此在確定貨品管理精細度時應該針對業務實際情況全面考慮和設計。
庫存貨品管理精細度的編碼方式和數據結構
對于產品的基本屬性,由SKU承載,在產品中心維護。
對于產品變量屬性的信息由采購中心提供(到期日期,廠商批次號,入庫批次)。
庫位編碼是在庫房范圍內指定的位置信息(類似街道名稱和門牌號碼),便于指引找到所需貨品。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
2025-04-16 09:03
2025-04-15 09:28
2025-04-13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