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任務增加了一倍,叉車司機卻減少了一半,再不補充人實在沒法干了!”“你們琢磨琢磨,每天多跑了多少路?有多少無效勞動?把每個‘問號’變成一項改善,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這是前不久東風商用車鑄造二廠在開展業務交流的過程中,生產管理科的叉車司機與科長周慶炎的一段對話。
最近,在鑄造二廠三車間工作的叉車司機明顯感到運輸線路比以前近多了,不僅勞動強度降低了,油耗也減少了。這一變化源自于生產管理科對運輸線路的改善和定置點的重新規劃,他們已經成功地把一個“問號”變成了一項改善。
過去該廠三清工位進行拋丸作業后的空斗需要用叉車運到三清后院的定置擺放區,如果三車間鱗板需要用斗子就必須讓叉車繞道過去運過來,這樣不但三清的叉車很忙,三車間的叉車司機為了找斗子也忙得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哪邊都很累。指導員馬應杰看在眼里,他想起周慶炎在溝通會上說的話,決定著手對這個問題進行改善。通過觀察,馬應杰發現完全能找到更合適的地方擺放空斗,這樣既有利于三車間使用空斗,又能降低叉車司機勞動強度。他把這一想法告訴了調度宋春濤,宋春濤與馬應杰一起到現場實地測量后,認為可以把三清靠墻邊的黑件擺放區騰出一排,留作空斗擺放區。
宋春濤在與清理車間的調度溝通后,確認這樣的變化對三清工位的作業沒有影響,當即進行了運輸線路優化,確定了新的定置擺放點,三車間的叉車司機馬上就享受到了改善帶來的“福利”。
2025-03-11 11:17
2025-03-11 09:18
2025-03-08 11:38
2025-03-08 08:52
2025-03-07 10:19
2025-03-07 09:29
2025-03-06 14:03
2025-03-03 08:32
2025-03-02 08:21
2025-02-25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