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很難正確認識比亞迪較廣泛的競爭優勢,它從事交通電氣化業務,與只是制造汽車的傳統汽車制造商之間形成了模糊的界限。
王傳福行事低調,處事高效。
特朗普上任第一年,美國兩大政黨之間持續的政策沖突和僵局令人擔憂。但在10 月,兩黨政要都興致高昂地出席了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比亞迪電動大巴工廠的擴建竣工儀式。到場的還有比亞迪的首席執行官王傳福。
比亞迪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之一,首席執行官王傳福行事低調,處事高效。對于懷有全球雄心的比亞迪和王傳福來說,儀式的場面令人十分欣喜。
中國國內的經濟增長情況良好,政府已尋求遏制部分資本盲目外流。與此同時,比亞迪展示出中國企業的全球發展之路,特別是與科技相關的企業。王傳福在深圳總部接受福布斯中國采訪時說:“我們是一家國際化公司,對美國尤其持樂觀態度。”比亞迪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已雇用近800 人,在匈牙利的工廠今年已經投產,預計到2018年將雇用300人。比亞迪在巴西、印度、日本和法國也設有工廠。比亞迪也得到了沃倫·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eshire Hathaway)的認可。2008年,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收購了比亞迪10%的股權。巴菲特獲得了良好的回報:比亞迪在中國香港上市的股票價格今年達到80.45港元,創下紀錄。雖然11月初回落至68港元,但在過去一年上漲了40%。
比亞迪通常因領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而備受矚目。去年,比亞迪在中國共出售114,315輛新能源汽車。中國也是全球汽車總銷量最大的國家。今年出臺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引發汽車行業大的震動。不少企業表示要研究把所有車從傳統能源汽車轉換為電動車。
王傳福認為,歐洲國家稱要在2025--2040年間實現類似目標,而中國“肯定會早于”歐洲國家。中國富豪李書福所擁有的沃爾沃等制造商爭先恐后地滿足需求,從政府補貼中獲益。沃爾沃表示,到2019年,將全面走向電動化。特斯拉也有意在上海建廠;福特和其他制造商也在討論有關出售更多電動車一事。當問及如何評價特斯拉可能建廠一事時,王傳福說,他不會討論同行的事務。但是,他指出,奔馳在中國做得很好,想做大中國市場的汽車制造商應該來中國投資。
現年51歲的王傳福認為,比亞迪的電動車在國內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由于公司有各種業務產品組合,且王傳福行事相對低調,隨著競爭加劇,人們很難正確認識比亞迪較廣泛的競爭優勢。位于上海的戰略與投資咨詢公司Automobility 首席執行官Bill Russo 表示:“他們從事交通電氣化業務,與(只是制造汽車的傳統汽車制造商之間)形成了模糊的界限”。比亞迪的產品包括加州制造的電動大巴,這種大巴在六大洲投入使用。另外還有公司去年推出的單軌系統,投資額為7.5億美元。比亞迪認為,單軌交通可以解決大城市的交通瓶頸問題,造價僅為地鐵的五分之一,修建耗時為地鐵的三分之一。今年,比亞迪宣布與埃及和菲律賓簽訂合同。比亞迪預計,明年將與20個中國城市簽約。
比亞迪在國內公共交通領域獲得大筆訂單,提高了該公司在海外獲取類似業務的信心。10月的加州工廠擴建竣工儀式吸引大批政要參加就證明了這一點。王傳福對單軌下了大賭注,長達4.4公里的云軌在公司總部所在地深圳亮相。除此以外,王傳福還采取了一系列決定性舉措,使他在人生和商業上實現令人矚目的成就。
40年來,中國經歷了巨變,發展成舉足輕重的經濟大國。王傳福的崛起是展現這一過程的窗口。1966 年,王傳福出生在中國貧窮的農村地區,十幾歲成了孤兒,由哥哥和姐姐撫養大。他依舊努力進入高中,大學時表現出色,找到了畢生所愛——電池技術。在寧靜的內陸城市長沙讀完大學后,沒人料到他遠赴北京,攻讀電池領域的碩士學位。20多歲時,王傳福成為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的副主任。如果他在研究機構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將畢生衣食無憂。同事們說,王傳福至今還花很多時間和研究人員接觸,討論電池科技問題。
然而,王傳福在上個世紀90年代再次卷入席卷中國的一波大浪潮:創業。他與安徽老家的表哥呂向陽南下,在臨近香港的改革“圣地” ——前景一片大好的深圳從事投資和貿易業務。王傳福認為,日本的電池供應商正在離開市場。他向呂向陽談起借錢成立公司,制造充電電池。1995年,呂向陽借給王傳福250萬元,當時約值35萬美元。這是王傳福人生中的另一轉折點。
不久,比亞迪(縮寫BYD 意為“Build Your Dreams建立你的夢想”)在深圳誕生。如今,王傳福的第二故鄉成了全球范圍內企業家精神和創富的沃土,誕生了40位2017年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的上榜富豪或家族。其中,有三位來自比亞迪:王傳福、現任副董事長呂向陽以及非執行董事夏佐權。騰訊、華為等中國科技領軍企業的總部也位于深圳。
王傳福父母離世后,哥哥王傳方撫養王傳福長大。如今,王傳方也在比亞迪工作,是高層管理人員。比亞迪現有22萬名員工,有10%的銷售額來自海外。對于他在全球范圍內的巨大成功及個人興趣,王傳福于11月向中國中央電視臺表示:“我首先是一個工程師,然后才是個企業家。因為技術可以改變生活,改變城市的痛點。” 二十年來,比亞迪內部流傳著一則軼事:除了搞研究,王傳福婚后的樂趣之一是跳舞。
比亞迪雖然以推動環保著稱,但早期并非從事環保業務,而是為蓬勃發展的手機市場大量制造電池。王傳福很早就吸引了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大客戶,多年來,業務一直保持強勁。如今,負責電子產品的子公司比亞迪電子也在香港上市。在蘋果、三星和前景大好的國產品牌Vivo等客戶的推動下,比亞迪電子在全球手機電池市場中所占份額最大。和母公司相比,該公司的銷售和利潤更為穩健:2017年前9個月凈利潤增長了一倍多,達到2.99億美元,銷售額達到42億美元,增長9%。從整體來看,去年,比亞迪電子的營收占比亞迪總營收的近40%。這一比例非常高,這樣看來,比亞迪不僅僅是一家汽車公司。
2007至2015年間,帶領比亞迪電子的是首席執行官李柯。她在比亞迪的國際業務前線奮戰了20年,目前是比亞迪美國業務的負責人。王傳福于2003年大舉進入汽車行業。雖然此舉讓一些人感到驚訝,但為他贏得了尊重。他收購了小型中國汽車制造商——秦川汽車。如今,秦川汽車已發展為制造電動車和傳統車的比亞迪汽車。啟明創投在中國管理著27億美元資產,主管合伙人甘劍平表示:“他看到了向電動汽車發展的趨勢,其他人在10到15年前未想到這一點。”盡管該公司的電動車有所發展,但傳統車型的銷售情況更為復雜。銷售放緩讓比亞迪第三季度的凈利潤同比下滑23%。
洛杉磯郡郡長Kathryn Barger(中)、比亞迪美國業務的負責人李柯和王傳福在比亞迪蘭卡斯特工廠。
王傳福對電動車的前景以及中國傳統汽車的轉型懷抱熱情,因為存在他所說的“三個60%”的問題。 中國60%的石油依靠進口;60%的進口石油途經有風險的區域,從海上運至陸上;60%的石油用于交通。他表示,石油供應中斷將嚴重擾亂中國經濟。他說,在政府推動電動汽車發展的過程中,雖然“環保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動力是石油安全”。依舊需要發展技術,推動該行業加強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發展的能力。否則,“電動汽車會和紙老虎一樣。”
盡管石油是中國電動汽車政策中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國和全世界都強烈希望保護環境,減少擁堵和空氣污染。他說:“不只是中國面臨發展電動汽車的壓力。整個世界都有壓力”。就中國而言,城市處于“兩個化” 的疊加狀態,給環境帶來壓力:一是城市化,越來越多的人涌向城市;一是汽車的普及化,中國人如今都想買車。不過,王傳福并未將重心放在并非每天使用的傳統乘用車上。他認為,中國政府采取了最快的行動,要求公共交通實現電動化。到2019年,電動公交工具的比例可能高達95%。政府特別關注出租車、租賃車等運營車輛,這些車的每日行駛里程要多于私家車。他說:“沒有國家的政策,沒有國家的推廣,也不行。” 因此,王傳福對面向出租車公司和汽車租賃服務的汽車銷售特別感興趣。但其他人也很感興趣。由騰訊等支持的全國最大的出行共享公司滴滴出行在近期表示,正在計劃與一家未透漏名稱的合資伙伴建立電動車充電網。大約有2,100萬司機和4.5億顧客經常使用和優步相似的滴滴出行平臺。這可能是向車隊銷售方向邁出的一步。據報道,比亞迪在電池方面的競爭對手寧德時代正在商談一筆大合同,爭取成為大眾汽車集團的供應商。10月,比亞迪又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關系,擬與佛吉亞公司設立合資公司。
同時,在美國,比亞迪的業務在加利福尼亞州正在取得進展。2013年,該公司首次在加州設立辦公室。該公司是“北美最大的電動大巴制造商,是無可爭議的領導者”,已向美國和加拿大交付了137輛電動大巴, 2017年就交付了超過75輛。比亞迪目前正在根據當前客戶訂單,生產額外的300輛大巴,并有另外300多輛電動大巴的購買選擇。
王傳福表示,公司正在尋求銷售其他類型的公共交通設備,而不是汽車,至少現在如此。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核心人才特設課程聯席課程主任王叢表示,比亞迪、騰訊和阿里巴巴等中國民營企業的海外擴張表明,政府不會妨礙遵守融資法規的企業的發展。他說:“中國政府將試圖淡化(國有企業的)作用,非國有企業面臨的障礙會減少。”因為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王傳福想做的可能是與更多的外部伙伴合作,以促進創新,同時密切關注其他試圖走向世界,且品牌正產生影響力的中國企業,如阿里巴巴及其相對高調的領導者馬云。
Russo 說:“這項業務和性格有關,領導者的個性要有助于公司的全球發展。”確實如此。億萬富豪王傳福現在已領先很多電氣化交通業務的后來者。可以肯定的是,相比他走過來的路,未來將有新的挑戰。
2025-04-17 19:22
2025-04-17 11:36
2025-04-17 10:14
2025-04-17 10:07
2025-04-17 09:16
2025-04-17 09:14
2025-04-17 09:07
2025-04-17 09:06
2025-04-17 09:05
2025-04-16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