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國為何缺乏老字號?
中國數千年來是一個農耕文明,歷來就不待見商人?!盁o商不奸”是對商人本質的定義。重農輕商的文化自古就深入骨髓。春秋時期,管仲變法稱“民有四業,士農工商”,商人排在最末。在盛唐,民間工商業者被視為“雜類”、“雜流”、“賤類”。而商人真正可以從事仕途獲得地位升遷的可記載的歷史,是從明朝開始的。
中國百年老店之所以稀少,正是跟我們的文明,正如上所述這個文明的粉絲們自行所認同的生活制度、遵守的文化規則和奉行的思想信仰無不關聯。中國重農輕商根深蒂固,周期性的王朝更替造成的生態和人文災難。這些災難產生流民,流民失去住所也失去可耕種的土地而背井離鄉。因此,流民從遷徙-暴動-起義到穩定、固守家園是和國家周期性地從短暫的分裂走向大統一交織在一起的。繼而王朝再分裂再統一,如此循環往復約300年一個輪回。農耕文明之本質是定居、是固守,看天吃飯并和土常年地打交道。盛世時土地的增加趕不上人口增加,因而在亂世中通過戰爭來減滅人口以恢復土地承載其相應的人口數量而達到平衡,這也成了幾千年來中國人不可抗拒的宿命。
農耕文明的載體是土地,耕者在土地上的產出除交作皇糧國稅外別無他物所換??v然中國古代社會產生過資本主義萌芽,產生過輝煌的海外貿易,產生過富可敵國的商賈,但最終沒有形成現代商業文明,更不用說產生數目客觀的“老字號”。當西方之地理大發現后,游牧文明的后裔走向海洋,開啟人類大航海的商業文明時代。在之后的200年多年間,中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使得商業貿易進入極盛時期。此時,中國的“老字號”開始出萌芽和出現。也正是那個時候,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個老字號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
中國人最早成立公司的是一幫在南洋謀生的移民。明末清初,福建農村的一些幫會組織來到印尼最先成立“聚勝公司”。后來,在1700年又在婆羅洲(今印尼西加里曼丹)建立了“蘭芳公司”。1855年,“蘭芳公司”遭遇荷蘭的“東印度公司”而覆滅。中國起初的“公司”帶有濃厚的政治和幫會色彩,直到鴉片戰爭后才真正出現現代意義上的公司。事實上,中國正式激情投入西方主霸的現代世界貿易體系的洪流,從時間上看是從1979年鄧公改革開放為伊始。彼時,公司才如潮涌一般井噴而出。
如此說來,正如上面所講。中國農耕文明的本質及其周期性王朝更替輪回、較遲步入近代工業社會、再加上中國天然的地理環境使然。以上三大因數構成了在中國歷史上難以出現所謂“老字號”和“百年公司”的真正原因。
中國現代商人在本質上是先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小富即安后則大多不管公司的死活,因此難以長存。相反,當今由國家主導的公司(比如央企)豎立了相對經久不衰的“老字號”的一面旗幟。
4、為何公司只能階段性的存在?“小而美”的公司相反可以相對長久?
公司只能階段性的風光一時。依鄙人之愚見,任何企業想長存都是一廂情愿癡人說夢。在人類商業歷史的洪流中,能夠所謂長存的公司如同鏡中月水中花,僅僅是階段性的精彩,大都隨波逐流而湮沒無聞。
這里,在下要講講為何“公司”作為近代人類文明的一個新鮮事物,是不可能長存或者難以長存。公司如同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樣,一波一波的被反復取代。是因為公司的本質以逐利使然,是利己的。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宗教則相反。宗教不求世俗之短暫名利,著重利他的去解決人類精神的空虛和思想的貧乏反而能長存。
往往快速成長的大公司離關門的時間更快。最近幾十年來,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的那些大名鼎鼎的公司總是快速膨脹若積云,消失若閃電。
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公司難以長存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從近代以來,人類打開了“科技”這個潘多拉盒子。科技更迭太快,一個公司要活下去必須無休止的去創新,挖空心思的去領先對手??墒牵灰晕盐詹簧鳎凸μ澮缓埜菜y收,最后以關門收場。
為什么說“小而美”的公司反而可以相對長久?使因為這樣的公司沒有激進而空洞的目標,往往潛伏而不被對手注意,大都以時間換空間做持久戰,謹小慎微步步為營,在某個小的領域做漫長的經營,最終成為行業隱形冠軍和霸主。這樣的公司,在西方發達國家和東方的日本最為多見。這些作坊和小公司,大多涉及食品和飲料,大都利用地域優勢形成自己幾百年來如一日的風格,形成標志性的的文化。這些所謂的“老字號”和公司,大都遠離日新月異的高科技而固守自己的傳統文化。日本的金剛組之所以超級長存,是因為攀上了幾千年不到的皇室,還扯起了宗教幌子,這恐怕是全球獨一無二的長存公司。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
2025-04-02 14:24
2025-04-01 10:46
2025-04-01 09:30
2025-03-29 08:40
2025-03-23 08:32
2025-03-18 13:57
2025-03-13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