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24日報道,制造業現場正在發生明顯變化。4月23日,世界最大規模產業展銷會在德國開幕。通過收集工廠所有數字信息提升生產效率的技術等被展出。關鍵字是數字和現實的融合。就像那場源自美國的IT革命推動了零售業發生巨變一樣,此次的變革浪潮也將涌向制造業的世界。
全球5000多家電子和機械企業參加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HANNOVER MESSE)”是德國有代表性的工業展會,同時也是德國宣布“工業4.0”構想的場合。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了今年的開幕式。
機器人和物聯網受關注
“工業4.0”構想是將此前一直依賴模擬工匠技藝的產品制造轉為數字化,利用所有產品接入互聯網的物聯網(IoT)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不僅是工廠的生產線,還通過物聯網與企業內的庫存、接受和發出訂單、會計財務等核心業務系統聯動,以此提高企業整體的生產效率。
最早捕捉到這一趨勢的是美國蘋果。便攜終端的設計放在美國總部,制造交給中國的代工廠,實現了高效的國際分工,拉動了蘋果的高速增長。
“4.0”在時刻進化。通過數字技術連接制造設備和工廠、進一步提高生產管理和收發訂單效率的技術不斷取得進展。
在此次展會上,德國西門子推出了被稱為“數字化雙胞胎(DigitalTwin)”的模式。據西門子介紹,這項技術可將數字虛擬空間中的設計和制造的模擬結果,立即反映到現實空間的制造現場,“能夠削減人工費和實際設備驗證所需的成本”。
此外,和人類一起工作的“協作型機器人”的進化版也相繼問世。
世界最大汽車零部件企業德國博世布置了約1300平米的巨大展區。中央舞臺上陳列的6種機器人引人關注。機器人高1.5米左右,還有不同的表情。
這些機器人可自主行走,拿起物體或搬運零部件和工具,“可以負責那些無聊但要求準確性的工作”,博世表示。人類可專注于更復雜的工作,機器人負責搬運重物等減輕人類負擔的工作,可以提高工廠整體的生產效率。博世力爭到2025年前后實用化。
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德國庫卡發布了不需要安全護欄的協作型機器人。在主要面向汽車的庫卡產品之中,上述機器人屬于小型,適合輕體力勞動。庫卡將向此前沒用過機器人的客戶企業推銷。
日德領先 中國企業追趕
在提高工廠生產效率的技術領域,日本和德國處于領先地位。尤其在工業機器人領域,除了發那科和安川電機等日本企業之外,德國庫卡和瑞士ABB掌握著較高份額。
發那科曾經與美國通用汽車(GM)組建合資公司,產品主要面向汽車和電機。此外,發那科和安川電機的強項還包括自主生產“伺服電機”等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
但是,競爭焦點正在改變。如果物聯網(IoT)在工廠得到普及,通過網絡連接各種設備的技術和經驗將變得十分重要。在這方面正在提升存在感的是中國企業。在中國政府倡導的“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了發展本國機器人產業的目標。打頭陣的中國企業在漢諾威工博會上也展出了最新技術。
通信設備是物聯網平臺不可或缺的基礎。華為技術與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巨頭SAP等德國企業合作,將進軍制造業。中國家電制造商美的集團2017年將德國庫卡納入旗下,吸收機器人技術。
隨著“工業4.0”的推進,德國和中國政府及產業界正在加強合作。如果中國企業在制造業提升技術實力,美國的警惕感或將進一步提高。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
2025-05-18 16:04
2025-05-17 11:32
2025-05-15 19:02
2025-05-12 08:39
2025-05-12 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