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概念如火如荼展開,從中已讓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應用漫天蓋地推展前進,藉此對應客制化、體驗經濟時代的要求,同時滿足制造升級、轉型、落實數碼化的組態建立。
即便對多數企業而言,工業4.0的概念落實仍距離遙遠,且仍處在戮力轉型的初步規劃與階段,但另一方面已有業者直指,工業4.0概念其實已是過去式。
今日除已正式邁入數碼化的發展世代外,基于數碼化的基礎之下,自造者與創新(maker and innovation)將成為驅動下一波工業革命再到來的真正推手。而此對處在產業價值鏈整個環節,仍設法進行數碼化轉型的業者而言,將更無時間蹉跎等待,也不可忽視這樣的轉變。
產業演化進程持續加速,在工業4.0概念提出后,伴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進入門檻降低,網絡帶寬提升,大數據分析與物聯網應用精進,已讓智能制造成為近年當紅顯學,對企業經營階層而言,無不戮力將數碼化轉型、智能化視為企業改造與升級的重要指標。
事實上,相關研究單位指出,雖然工業4.0概念提出已有相當時日,但依對日、德、美等先進企業調查統計可得,企業認為已完全落實工業4.0概念營運者比重仍不超過30%,遑論中國等其它地區的制造業者。
然須警惕的是,即便多數業者仍積極朝智能制造方向轉進,但另一方面,已有業者提醒工業4.0的范疇與落實已是過去式,對應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物聯網技術發展更為成熟,全面擁抱數碼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對應體驗經濟的需求性,除業者積極朝智能制造一途轉型轉進外,基于數碼化應用與架構范疇下,誠如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ems)董事會副主席兼執行長Bernard Charles所指,過去文藝復興時期之所以出現,與印刷技術快速發展,有利知識傳播,并讓中產階級可因此更廣泛接受知識與傳承等有關。
而今日當數碼化時代來臨,同時對應3D設計、模擬軟件、PDM、PLM等更趨成熟,輔以設計制造端的市集出現,已讓自造者可更便利的利用設計模擬軟件,加上垂手可得的第三方設計、零組件等支持,讓業者創新得以快速落實;一旦自造者的勢力更為凝聚雄厚,預計也將讓現階段的數碼化時代全面轉入自造者與創新世代,新一波的產業革命也將再于焉展開。
以新創公司BOOM為例,其迄今總員工人數雖僅數十名,但由于旗下員工各有專精,透過適切的工具與軟件使用,讓其所開發的Supersonic超音速飛機先后獲得維珍航空(Virgin Airlines)、日航(JAL)等巨額投資,且預計最快在2023年可進行超音速客機首航,由此不難察覺自造者的創新潛力與機會。
換言之,當自造者與創新時代來臨,對現有科技與制造業而言,業者可選擇的不再僅有規模經濟唯一途徑,藉由創新做精做專,將同樣有絕佳發展契機。
未來10年對企業體而言,競爭力掌握除創新、專業與執行力外,對應客戶要求的響應速度同樣重要,而非取決于過去組織規模有多大,規模小的公司若能掌握上述要領,將有更好的彈性對應大型企業的競爭。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
2025-05-18 16:04
2025-05-17 11:32
2025-05-15 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