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連云港股份有限公司東方港務分公司機械一隊黨支部書記、副隊長。從一名普通的港口裝卸司機成長為技能專家、黨的十八大代表,唐艷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她的十多項獨創的貨種操作法,她的節油駕駛操作法,她的勞模創新工作室……贏得了廣泛贊譽,成為港口工人的典型代表。
1.64米的個頭,身材高挑,看起來文靜秀氣,單從外表看,今年47歲的唐艷似乎與叉車工身份有些不搭。她操縱的叉車,光兩個大車輪就比她高出許多,要登上駕駛艙還得爬幾級很陡的梯子。駕駛艙內只有1立方米左右的空間,她在這狹窄的空間內,一干就是十多年。
1990年,通過招工考試,唐艷進入連云港港口集團東聯公司,被分配到鏟車隊。當年招工考試一共有三個工種:門機、吊車、鏟車。相對前兩種,鏟車屬于流動機械,開車難度大,體力要求高,且安全系數較低,很多一同被錄取的請愿調到其他兩個工種車隊。而抱著“能有一份工作就很不錯了”想法的唐艷心甘情愿留下來,并下定決心好好干。決心歸決心,真正操作起來又是另一回事。剛開鏟車鏟鋼管時,不是左歪,就是右偏,一個工班下來,累得頭昏眼花,活卻沒干多少。唐艷心里自然委屈,工友們半打趣半規勸說:“開鏟車是男人干的粗活,你一個黃毛丫頭,還是改行干別的吧!”
倔強的唐艷不信啃不動這塊硬骨頭。她白天目不轉睛地盯著師傅操作,琢磨每一個駕駛細節,晚上留在場地練習,不懂的問題都記在小本子上,第二天再向師傅請教。
在港口,女裝卸司機一般只開載重5噸的鏟車。經過兩年的學徒生涯,唐艷不僅能嫻熟地駕駛5噸的小車型鏟車,而且能開16噸、25噸、45噸的大車型鏟車,成為港口第一位能進行多個貨種的高難度裝卸作業的女司機。
鏟車駕駛室空間狹小,四周都是玻璃門窗,沒有一點取暖設備,每次工作完,唐艷的手都凍得紅腫。炎炎夏日,碼頭氣溫高達38℃,駕駛室里更是達到44℃,座位下的發動機一發動,渾身蒸得滾燙滾燙的。一天下來,汗水濕透了工裝和座椅。晚上回到家里,吹電扇降溫,身上依然滾燙,唐艷以為發燒了,用體溫表一量,體溫正常,才知道是一整天日曬氣蒸的緣故。
每年7月,是船舶集中到港的時候。裝卸機械、人員勞力十分緊張,好多司機耐不住勞累會抽時間休息,而唐艷為了搶工時,怕上衛生間耽誤時間,連水都很少喝。“當時心里就兩個字——拼、干。”至今,仍令她驕傲的是,她創下了連云港白班單車氧化鋁作業量最高紀錄。同事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唐艷,好樣的,我們為你驕傲!”唐艷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感覺,“一般平均每天一只腳踩剎車1500次~2000次,下班后,腿都站不直了。”在美麗的海港,唐艷邂逅了同樣是裝卸司機的丈夫,婚后育有一女。丈夫和唐艷一樣,都是三大班,工作也十分辛苦。有一年冬天,女兒發高燒,夫妻倆都要上班,只好委托年邁的母親帶女兒去醫院。女兒過生日當天,剛陪女兒吹完蠟燭,他們又匆匆忙忙回到港口繼續上班。多年來,每當唐艷和丈夫的上班時間趕到一塊,女兒就得到姥姥家或大姨家吃飯,唐艷臨去上班,女兒總要追問:“媽媽,今天我上哪兒吃飯?”在唐艷心里,工作始終占據著第一位,用她的話說:“那時候,一心想的全是碼頭。”小崗位也有大貢獻
多年堅守在生產第一線,唐艷的身體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在連續幾年的體檢報告中,多項健康指標超過警戒線,“到現在,我還是中度貧血,長期缺乏休息和飲食不規律造成的。”出于健康考慮,2007年年初,公司把唐艷從碼頭一線調到工會工作。“但在碼頭一線干慣了,我還是喜歡到一線去。”又考慮到碼頭一線缺乏技術攻關的業務骨干,2009年3月,唐艷主動要求回到機械一隊,擔任隊長助理。
走上管理崗位后,她把節能降耗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唐艷發現,司機普遍存在不良的操作習慣,比如,有的司機即使人不在車上,依然開著發動機;還有的喜歡把腳放在油門上,不經意間白白浪費了燃油。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唐艷每天早上6點鐘就來到作業現場,仔細觀察每一名司機的操作,隨時提醒他們。問她收效如何,她笑著說:“我先改變十個人,以后這十個人就會改變一百個人,再往后就會進入良性循環。”唐艷知道光有節能意識還不夠,還要有節能技能。隨后,她摸索總結出了一套叉車節能操作法——“腳輕、手快、少剎、勤查、多滑”和“一鏟準”,并以文字、圖片、錄像等易學易懂的形式在全隊推廣。
唐艷還建立了《能材耗監控記錄卡》,推行能耗單車考核制度。剛開始,這一辦法遭到司機們的普遍反對,經過多次談心、交流,司機們理解了唐艷的初衷,試點工作順利開展。“從一名司機變成了管理者,不再是單純地開好自己的車,練好自己的技術就行了,而是要讓所有的人都能在崗位上提高技術水平,能為港口發展做出更多貢獻……現在我們的司機都自己想辦法節能降耗了。”說到這里,唐艷的語氣透著掩飾不住的自豪。
2010年,唐艷在交通運輸部車船路港千家企業低碳交通專項行動內容之一——港口機械節能操作巡回演講中,代表連云港港口,先后在青島、上海、天津、廣州、大連等港口,將她的叉車節能操作法作為先進經驗進行了推廣。技能人才孵化器
在我國,整個產業工人隊伍的高級技工比例僅為5%左右,2017年發布的人才藍皮書《中國人才發展報告》指出,中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目前國內高級技工奇缺,甚至南方的一些企業因招錄不到高級技工而面臨停產。”對此唐艷感慨良久。她想在全隊建立“創新型、知識型碼頭技術工人”的長效成長機制,充分發揮一線工人的創新能力。
2010年1月,“唐艷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掛牌,由12名基層骨干組成。“可別小看了這個創新工作室,車隊在碼頭生產操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題,都是在這里討論解決的,而且這兒也是技術創新的小陣地。”唐艷說。2014年,公司引進“散改集”發運新模式,采用散貨(氧化鋁、銅精礦等)以噸袋形式裝箱發運。因沒有專用工具和前期可以參考的裝卸工藝。裝卸時,一條集裝箱氧化鋁噸袋需用時50分鐘,不僅作業效率低,而且破損率較高。針對這一情況,唐艷組織工作室相關技術人員,反復試驗,研究解決方案。新技術實施后,貨物在箱體內的碼放整齊有序,而且十分安全,裝卸效率由原來的50分鐘/箱,提升至約為20分鐘/箱。
工作室自成立以來,有20多項創新成果獲得了集團技術創新成果獎。創新工作室不僅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還承擔著技能人才的培訓工作,成為技能人才成長的孵化器,每年培訓各類技能人才600余人。“我們碼頭工人的創新成果,同樣為社會創造了很大的財富,和工程師、科學家一樣,都是為社會做貢獻。”為弘揚工匠精神,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圍,2017年8月,江蘇省人社廳開展了首屆“江蘇技能大獎”評選,唐艷被評為“江蘇大工匠”。
唐艷說:“身為黨支部書記,我的職責是把黨建工作帶到生產當中去;身為副隊長,我依然要抓生產。如果說我是一條魚,碼頭一線就是水,我的根在一線。”談及未來,唐艷的回答樸實簡單:“希望港口發展得越來越好,職工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美好。”
這,就是唐艷,而文中所說的只是她全部工作的一小部分。她的工作很多,而且每樣都做的特別出色。她奮斗的歷程成為一種榜樣,她“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偉大勞模精神深深影響著身邊的每一位職工。從普通到偉大,勞動是必經的道路,從平淡到幸福,奮斗是必然的選擇,這是夢想的基石,也是幸福的源泉,這是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的呼喚,這是責任的擔當,也是鄭重的承諾,把一線當前線,憑質量增分量,以初心鑄匠心。
“我為高質量發展代言”欄目這期給大家介紹的是連云港股份有限公司東方港務分公司機械一隊黨支部書記、副隊長唐艷。她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心努力奮斗,自強不息、能量超正,讓人從心底敬重。
張愛玲曾說:“人們大都追求飛揚的人生,其實,平凡才是人生的底色”。平凡的事業,平凡的崗位,平凡的人,生活正是因平凡而真實,因真實而幸福,因幸福而精彩。其實像唐艷一樣的女性還有很多,她們沒有刻意張揚,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立足本職,敢為人先的奮斗精神。她們在不同的崗位上肩負著不同的責任,在接續奮斗里書寫精彩的華章;在不懈努力下創造幸福的人生,堅定不移的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更好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時間是個常量,也是奮斗者的變量。時間的足跡,匯聚著我們砥礪前行的力量。希望唐艷的故事,能夠傳遞給你們勵志的正能量。
2025-02-10 09:14
2025-02-10 09:11
2025-02-05 11:16
2025-02-04 11:13
2025-02-03 11:11
2025-02-02 13:51
2025-02-02 11:07
2025-01-31 10:37
2025-01-30 10:29
2025-01-29 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