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長沙金霞物流園內的長沙新港。
2014年10月16日,湖南省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對接會暨專題培訓班在長沙舉行。本次活動以“加快兩業聯動發展,助推經濟轉型升級”為主題,會上有37個單位共簽署了19個合作協議。
2013年6月14日,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長沙舉辦了為期一天的“營業稅改增值稅培訓班”。本次培訓班由于針對性較強,受到了企業的熱烈歡迎,全省160多家企業的200多名企業負責人和財務主管參加了培訓。
2014年12月9日,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與中國工商銀行湖南省分行在長沙召開“全面金融戰略合作推進會”。為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推進我省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工商銀行湖南省分行將提供循環授信300億元等值人民幣的信貸額度,對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推薦的重點項目和優勢企業提供“優先授信、優惠利率、優先放貸”及優質高效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2016年5月20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舉行的全國物流行業先進集體、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湖南省2家先進集體、10名勞動模范載譽歸來。
前 言
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
改革開放40年是湖南物流經濟實現大跨越的40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果。總收入實現大幅跨越、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顯著提升,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了全省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改善和提升。
四十載,櫛風沐雨。
四十年,萬象更新。
湖南,作為一個曾經在經濟上積貧積弱的中部內陸省份,卻在物流行業拼出了湖南人“耐得煩、霸得蠻”的韌性與“敢為天下先”的霸氣。尤其是近年來,湖南物流產業迅速壯大,成為推動湖南經濟高速發展的支柱產業,“物流湘軍”脫穎而出。
產業因物流而興,城鄉因物流而美,百姓因物流而便!
湖南物流業正牢牢把握“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總戰略,以博大的胸懷迎接市場化發展,在“引進來、走出去”中求突破,打造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市場開放新高地——
柏 潤 張 笛
“物流”,一個舶來的概念。物流湘軍的發展壯大,也是伴隨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形成。
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一窮二白中艱難起步的物流湘軍,支撐起了省內制造業、商貿業和農業的發展,成為連接生產與消費、城市與農村、國際與國內的重要紐帶,帶動著經濟增長“第三利潤”的噴涌發展,向湖南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18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為108981億元,同比增長10.2%;物流業總收入為3624億元,同比增長10.2%。
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和全新業態的沖擊,我省物流產業如何實現持續發展,整個行業又將走向何方?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門檻上回首與展望,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尹國杰卻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充滿信心:“物流的創新勢不可擋,未來可期。目前,可以說是危機與機遇共存,只有不斷激發市場活力,穩中求變,力促產業轉型升級、企業創新發展,才能實現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最終使人民群眾享受到便利物流帶來的實惠。”他表示,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也將在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引領行業新發展。
跨越發展 昂首闊步邁入“物流新時代”
1978年,改革開放的大門打開,“物流”概念引進國內。
40年間,隨著我國經濟的飛躍發展,物流行業迎來巨大的生存空間,與此同時,物流也對傳統農業、重工業、服務業等產生巨大影響,甚至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若時間倒退40年,一定無法想象:澳洲的奶粉、韓國的化妝品幾十個小時的時間就能“飛”到手中;公路上飛奔的貨車,能裝上可視化高科技監控系統,快速應對突發情況;湖南農產品漂洋過海,出口市場已遍及美國、東盟、歐盟、日本、韓國、俄羅斯、中東、非洲、南亞及港澳臺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果說40年前,物流還只是一個和少部分人有關系的小行業,那么在40年后的今天,物流已經是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大產業。
“改革開放40年,也是現代物流業從起步到快速發展的40年。”尹國杰向筆者介紹,“湖南物流產業發展經歷了概念引進、推廣應用、發展壯大、創新發展四個階段。當前,我省物流業正處于創新發展的新階段。”
歷經40年風雨,物流理念空前普及,物流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人才隊伍加速成長,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物流業已成為支撐我省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
湖南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黃福華介紹到,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物流業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在2001年之前,國有儲運企業改革改制,煥發出新的活力。民營物流企業,盡管弱小,也在興起。在交通運輸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上,有了很大的發展,支撐了我省社會經濟的發展;第二個時期,是2001年到2010年,我省在政府有關部門主導下,加快了現代物流理念的傳播、物流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促進了以一力物流、星沙物流為代表的一批本土民營物流企業快速發展;第三個時期,從2010年開始,我省正式制定和頒發了物流業發展規劃,從政府資源、市場資源等方面加快了整合利用,促進了物流業既快又好的有序發展。
回首這40年,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重視培育市場主體、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依靠科技進步、堅持創新驅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是不變的旋律。
雄杰輩出 產業畫卷彰顯“物流湘軍”本色
當我們翻開地圖總會感嘆,湖南這樣一個不靠邊不靠海的內陸省份,截止2018年底,卻擁有各類物流企業和個體經營戶5.1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上法人企業達4500多家、國家標準評估認定的A級物流企業238家、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億元的有230多家。
一輛輛“湘歐快線”的貨運班列,滿載著國內的貨物駛出山水洲城,走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北臨長江,岳陽城陵磯新港一片繁忙,橋式起重機不斷升落起降,將一個個集裝箱裝載到貨輪上;2016年,湖南省首條民營鐵路——衡緣物流專用鐵路在祁東縣建成通車,物流體系覆蓋湘南,輻射湘鄂贛桂、聯通云貴川渝……
從長株潭城市群、環洞庭湖地區、湘南地區再到大湘西地區,物流企業遍地開花,基本覆蓋了物流各專業領域。
與物流企業的發展同頻共振,我省現代物流園區的也呈多點開花之勢。
湖南金霞現代物流園打通了國內國外的物流通道,真正實現貨物快進快出、大進大出,推動物流產業形成大格局;2018年8月17日,長沙傳化公路港盛大啟航,這是傳化集團構建“華中網”的重要樞紐,是立足湖南,輻射華中,服務全國,總體上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項目;地處武陵山區的懷化,因物流而打開“大門”,佳惠物流園的蔬果交易中心、凍品交易中心、城市共同配送中心、生鮮冷鏈加工中心及檢驗檢測信息中心相繼投入使用……
放眼全省,一大批物流園區、樞紐場站,配送中心等項目不斷投入運營,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體系逐步成形。園區、企業以及160多萬物流從業人員共同繪就的這一幅幅壯麗的產業畫卷,已經足夠說明物流湘軍的輝煌成就。
因勢利導 為湖南人搭建聯通世界橋梁
2018年11月,第五屆中國國際物流發展大會在長沙舉辦,這是大會首次落子中部地區。物流湘軍,從領先同業到讓世界關注,其中離不開歷屆省委、省政府對行業命脈的精準把握與對行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同樣,物流湘軍的生長也離不開這片“肥沃的土地”。
從空間位置來看,湖南不靠邊不靠海,卻占據了“中軸線”的有利區位,是京廣線、滬昆高鐵的交會點,承東啟西、接南轉北,輻射區域將不斷向四周擴散。好風憑借力,借助“一帶一部”結合地帶、泛珠三角經濟圈的東風,湖南物流產業一路高歌,呈井噴式發展——
產業規模不斷擴張。作為中部省份,規模總量或許還無法比肩江浙滬這樣的物流大省,但擴張速度卻足以讓“物流湘軍”聚焦行業目光。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書記劉平介紹到:“2017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98480億元,比有記錄的2007年的17184億元增長5.7倍;全省貨運總量22.54億噸,比2007年9.91億噸增長2.2倍。”
物流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高速公路44條,打通出省通道25個,通車里程6582公里,躋身全國前五位。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20.2萬公里,實現了100%的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11968公里,位居全國第三。基本形成了陸路通、空運快、水運暢的綜合交通運輸格局。
物流成本逐步降低,物流效率逐步提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科技,猶如一劑強心針,助力湖南物流產業駛入高效發展快車道。據統計,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2007年是18.88%、2011年是18.46%、2015年是17.5%、2017年是15.3%,物流成本逐年降低。作為衡量物流效率的重要指標,我們不難看出:湖南物流整體運行效率顯著提升,對國民經濟的支撐和保障能力也進一步增強。
隨著湖南現代物流業蓬勃發展,除了對傳統的商業運作模式、商品流通模式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外,物流產業也日益成為撬動地方經濟發展新引擎。
日前,兩部委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127個城市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其中包括長沙、衡陽、岳陽、郴州、懷化。專家表示,物流樞紐能起到核心增長極的作用,通過物流的輻射擴散作用,可帶動周圍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轉型升級 行業協會引領企業健康發展
過去幾輛車、十幾個人就可以“生意開鑼”,“家庭作坊式”物流公司一度在湖南遍地開花。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整體實力較弱,產業集中度低的企業已無法適應經濟形勢的變化,整個行業面臨洗牌。
“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先導性與基礎性產業,其轉型升級正在不斷深化與推進之中,行業發展由過去追求規模與速度演變為追求質量與效益的提升。”尹國杰會長談到,同時他還有另一重身份——湖南星沙物流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身為企業家,他敏銳地意識到,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由行業協會帶領全產業鏈企業規范集約發展迫在眉睫。
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994年成立,2004年重新組建,始終不變的是“服務企業、規范行業、發展產業”的初心,同時,也為推進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作貢獻。隨著物流產業日益成熟,行業協會的作用也進一步凸顯。“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全省物流樞紐網絡布局與建設”……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作為全省性的物流與流通行業社團組織,緊跟國內物流行業發展步伐,緊扣現代物流發展脈搏,促進湖南現代物流業轉型升級,構建湖南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專家張龍發介紹到,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將著力做好行業基礎性工作,加強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的統計調查工作;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促進信用資源整合和共享;完善物流人才培養的多層次教育培訓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推進產學研結合;堅持物流業市場化改革和體制創新,著力構建統一、開放、 規范、有序的物流市場體系。
回顧2018年,有一個詞似乎無法回避——經濟寒冬。
誠然,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實體經濟愈發難以獲得資本的青睞。這一年,物流業卻跑贏了中國大多數實體經濟的增速。更為重要的是,高增長的背后,不僅是需求的刺激,更有市場結構優化和技術變革等供給端的改變。
但經歷創新和增長的同時,物流湘軍今后的增長點從何處來?
“湖南物流的未來,要響應時代之聲,隨著創新引領不斷向前發展,將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應用到物流行業的各個領域,進入一個智慧物流的新階段,為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尹國杰會長堅信,2019年,注定是湖南現代物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節點。
2025-06-01 18:37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
2025-05-18 16:04
2025-05-17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