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重來,我肯定阿里的物流不會是只菜鳥,而會一只展翅的鯤鵬。
阿里的電商無疑是成功的,阿里早年的精力主要放在解決電商消費端,人的問題。建流量、建支付、建信用很快解決了虛擬網絡平臺購物的信任問題,造就了一個強大的淘寶生態體系。物流有那些分散而競爭的外包物流公司分擔,在那個解決有和沒有矛盾的年代,基本能滿足電商市場的需求。
京東早在2007年就開始燒錢自建物流體系,2017年4月京物流部門更是從京東分離出來成立了京東物流子集團,正式獨立運營物流業務。而阿里在物流上的起步較晚,2013與復星銀泰集團等多家公司聯合成立了菜鳥網絡科技公司,并在2017年9月將股份占比從49%增加到51%,對菜鳥擁有了絕對控股權。
早年馬云在他的湖畔大學跟他的學生們評價電商的后來者京東時說,京東的重資產自建物流模式肯定會死,我讓員工不要招惹京東,免得他們死了怨我們。但事實的結果是,京東不但沒有死而且越活越好。成立菜鳥時的阿里已經發現物流之于電商的重要性,是個補課行為。難怪劉強東不無得意地說,我早就說過阿里要學京東。
菜鳥在模式設計上其實是要比單打獨斗式的物流公司更先進的。但這種利用阿里數據大腦進行協同作戰的方式,會面臨利益協調的問題。大部分時候,協調利益會比解決技術問題更困難,這就是菜鳥至今沒有很快迎頭趕上的主要原因。建倉庫、建網絡、協調供應鏈這些事都存在利益分配問題,高效必須建立在好的利益機制下,這一點菜鳥還在摸索前行。
電商也好新零售也罷,本質都是通過解決人貨場的效率問題來開拓市場。人的問題已經解決得差不多了,而且遇上了瓶頸,開發新增電商人口已經很困難。隨著電商的深入,這種效率的提升主要將體現在貨和場上面。互聯網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更多資源將會放在廠家、產品和供應鏈上,而物流的倉儲、網絡、配送是平臺和制造商的關鍵連接點,所以物流體系會對電商平臺產生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馬云和劉強東在不同場合說過同樣的話,要將國內物流成本從占商品交易的15%降低到5%,兩個人都有相同的目標,打造國內24小時、國際72小時的全球物流系統。不客氣地說,靠任何一家公司很難建成真正有實力的全球物流網,菜鳥雖然來晚了,但正在迎頭追趕。阿里在物流這件事上是有閃失的。如果可以重來,阿里電商的物流肯定不是現在的菜鳥,而應該是一只展翅的鯤鵬。
2025-06-01 18:37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
2025-05-18 16:04
2025-05-17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