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徽商傳媒《徽商》雜志報道:2月13日晚間,國軒高科發布公告,旗下全資子公司合肥國軒與博世簽訂采購框架協議,合肥國軒作為博世合格...
據徽商傳媒《徽商》雜志報道:2月13日晚間,國軒高科發布公告,旗下全資子
公司合肥國軒與博世簽訂采購框架協議,合肥國軒作為博世合格供應商,將為其提供鋰離子
電池、模組和電池包(零件、產品)等。國軒高科也因此成為這家世界領先的技術及服務企業在中國的第一家電池供應商。
“產品為王 人才為本 用戶至上 ”,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深知人才和技術對一家技術型企業的重要性,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是企業業績穩步增長并走向國際的最大底氣。
統計顯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從2016年頂峰時期的150家降至去年底的70家,前十企業市場份額由2017年的73.4%上升至去年底的83%。動力電池行業已進入 “頭部爭雄”時代。對此,國軒高科已準備好了。
十大徽商領袖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
談產業:第二次汽車工業革命一觸即發
1839年,世界上第一輛電機汽車誕生,被稱為“不用馬拉的車”;1885年,內燃機車誕生并且迅速風靡全球。直到1920年,“因為成本降低、技術先進,電動汽車被內燃機車,也就是燃油車替代。”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說起電動汽車的發展史,總要提起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100年后的今天,能源與環保成世界兩大難題,石油資源貧乏,環境污染嚴重,變革時不我待。在李縝看來,發展
新能源是解決能源與環保兩大痛點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史同樣也是動力電池產業的成長史。鋰離子動力電池應用于電動汽車的十年間,電池技術與產品不斷迭代,成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最大引擎。
2006年就進軍動力電池行業并專攻鋰電的李縝,無疑是動力電池行業的先行者,他見證并親歷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每一步。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出現28年來的首次下滑,但新能源汽車卻逆市上揚,全年銷量增長61%。這在李縝看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李縝將新能源汽車逆勢“進擊”的原因歸結為資源端、技術端和社會端等各方面的綜合發展。
從資源端看,新能源汽車消耗的社會資源遠小于燃油車,符合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而新能源汽車的單公里費用成本也只有燃油車的兩成左右,“產業空間巨大”。
除了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需求,技術的進步更是有力地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這也是李縝最為看重的。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電機效率的技術提升,以電池為核心的整車正向設計和基礎設施的完善,電動汽車市場將迎來井噴式爆發。
社會端,主要是消費者的觀念問題。李縝表示,安全、里程和成本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問題,而這些,已經可以通過技術的提升來逐步解決。
如果說內燃機車的普及是第一次汽車工業革命,那么“在2020年,我們將迎來第二次汽車工業革命。”李縝預測,從2020年到2030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從200萬輛增加到2000萬輛,十年增長10倍。
談合肥:激情友情愛情是合肥的創新靈魂
2010年1月23日,合肥18路公交線路30臺純電動公交車正式上路運營,使用的就是國軒高科的動力電池,成為全球首條純電動公交線路,并榮獲唯一的“世界最具影響力電動汽車城市大獎”。
“這個示范讓民眾可以更直接地認識新能源汽車”,李縝坦言電動汽車在公共交通領域的試水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而產業的發展除了企業的堅守與深耕,政府的
大力支持也非常重要。
自2009年國家發布汽車產業振興計劃,合肥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雙試點”城市以來,合肥就以應用加產業的模式,跑出了新能源汽車的“合肥加速度”。合肥市陸續出臺了多項針對性政策,鼓勵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鼓勵新能源企業大力搞技術研發,鼓勵企事業單位、各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合肥的新能源汽車迎來了應用推廣和產業發展的春天。
“激情、友情、愛情,是一個城市的創新靈魂。”李縝如是形容合肥這座城市的創新精神。“科教城市的科學家們和教授們點燃了眾多博士、碩士們的創業激情,而與他們志同道合的同學、朋友們的友情,讓共同創業成為可能,這些年青創業者也在其中收獲愛情,在愛情的加持下,穩定的家庭,穩定的事業,也推進著合肥的發展”。
談國軒:堅持三元鐵鋰“雙輪驅動”
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國軒高科2018年動力電池出貨量位于
寧德時代和
比亞迪之后,排名國內第三。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兩大動力電池類型,磷酸鐵鋰和三元目前占據行業主流。磷酸鐵鋰的特點在于安全性高、使用壽命長和資源消耗成本較低,而三元電池的優點在于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長,但在安全性和成本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在當前新能源行業普遍傾向三元的形勢下,國軒高科一直堅持鐵鋰和三元“雙輪驅動”戰略,并且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國軒高科磷酸鐵
鋰電池的單體能量密度從90Wh/kg發展到了2018年底的190Wh/kg,鐵鋰技術全球領先;公司的三元811軟包樣品,今年1月份順利通過科技部中期檢查,能量密度達302Wh/kg,獲得了專家的好評和認可,相應的產線也在陸續建設和投產,三元技術行業領先。2月28日,國軒高科發布業績快報,公司2018年營業總收入 6,146,234,082.68 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27.04%。
國軒堅持鐵鋰和三元“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源自李縝對市場的清晰預判。他認為30萬元以下的國民車將是市場的主流。“這個可能會占到一半的市場份額,國民車占比最高,這部分受眾是將車當作交通工具來使用的,是剛需,對價格也最為敏感。”而磷酸鐵鋰電池是這個市場的最佳選擇。
謀未來:以基礎材料科學發展推動能源文明
李縝堅持,電池技術的核心有三大關鍵要素:材料科學,制造技術和產品科學等,而材料科學在電池科學中的重要性占比可達50%。“國軒高科的核心競爭力正是材料科學”,李縝介紹,國軒高科目前有1500多名研發人員,150多位博士,相當比例的研發人員從事的都是材料科學研究。而且國軒在電池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等原材料端,已經形成為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布局。領先于同行業的材料技術優勢和全產業鏈布局將極大地減輕成本壓力。
因此,面對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挑戰,李縝信心十足。
“這個產業發展已經十年了,補貼到了該退出的時候了”。李縝認為,產業逐漸成熟,就該由市場來決定產業的未來走向。
為應對無補貼時代,國軒高科在降成本上狠下功夫。首通過提高電池技術水平有效降低成本;通過控制和降低原材料成本,結合公司產業鏈優勢,提高成本管控能力;通過提升電池良品率和原材料利用率等措施,實現產品成本的下降和公司的持續盈利。
據悉,國軒高科每年都投入數億元,用于研發平臺和驗證平臺的建設。不僅在
美國硅谷、克利夫蘭,
日本筑波,
新加坡等地建設國際研發中心,同時積極同哥倫比亞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國際知名高校開展人才合作計劃,“未來5年,這些世界一流的大學將為國軒高科培養出300名具備國際視野的頂尖人才”。
而這也將為國軒高科的國際化奠定良好的基礎,“除了產品,我們還將深化國際合作,輸出技術”,在李縝心中,技術是公司價值之所在。未來,他期待與更多像博世一樣的國際領先的團隊和企業合作,共同探索新能源的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研究,“共同推動人類能源文明的更大進步”。
三元鋰電池是頻繁燒車的技術原因!
叉車鋰電能用三元嗎?
鋰電池的售后之殤,你還敢亂買叉車鋰電嗎?!
文轉自《徽商》雜志